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但传统化疗方案具有较多的毒副反应且较为严重。为优化治疗手段,肿瘤免疫治疗已逐步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PD-L1)抑制剂可经过多种方式使T淋巴细胞起到对抗肿瘤的免疫作用,信迪利单抗为国产PD-1抑制剂,但目前关于该药治疗晚期NSCLC的研究尚不充足。目的: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晚期NSCLC患者40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人。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含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含铂类药物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两组给予治疗均持续6个疗程。比较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T细胞分数、CD4+T细胞分数、CD8+T细胞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T细胞分数、CD4+T细胞分数、CD8+T细胞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总体健康状况(QL)的评分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单纯化疗好,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但毒副作用与单纯化疗方案并无差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