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加重了细菌耐药性和患者发病率的问题。为此,研究者们研制了很多新的导尿管,包括含银、药物或抗生素等的导尿管,但却未能有效地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为了防治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本课题设计了一种有效的抗菌涂层,以期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n(OH)2和凹凸棒石负载锌元素的抗菌材料Pal/Zn(OH)2;(2)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分析;(3)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导尿管表面,并通过喷涂法将Zn(OH)2和Pal/Zn(OH)2喷涂至医用导管表面,以此制备了CA@Zn(OH)2和CA@Pal/Zn(OH)2;(4)为了进一步验证抗菌材料的负载情况,采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对导尿管涂层进行表征分析;(5)通过体外抗菌实验、生物膜总量评估实验和涂层稳定性实验来验证导尿管涂层的抗菌性能;(6)通过CCK-8实验和溶血性实验来验证其生物相容性。结果:(1)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材料的形貌和组分,结果显示制备出了由凹凸棒石的纤维棒状晶体结构与六角形片状的氢氧化锌组成的复合抗菌材料CA@Pal/Zn(OH)2;(2)通过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分析导尿管涂层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组分,结果显示抗菌材料通过喷涂法附着在医用导尿管的表面;(3)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CA@Pal/Zn(OH)2在试验第7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的抗菌效果均可以维持在100%。在CA和CA@Zn(OH)2和CA@Pal/Zn(OH)2中,CA@Pal/Zn(OH)2具有最优的抗菌性能;(4)生物膜总量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具有最优抗菌效果的CA@Pal/Zn(OH)2表面的绿色荧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红色荧光逐渐增加;(5)涂层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CA@Pal/Zn(OH)2与CA@Zn(OH)2在不同的介质中放置1天和7天后,与CA相比,仍能保持比较良好的抗菌性能;(6)CCK-8和溶血性实验结果说明,与CA相比,CA@Pal/Zn(OH)2与CA@Zn(OH)2对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和人红细胞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1)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OH)2和凹凸棒石负载锌离子的抗菌材料Pal/Zn(OH)2;并采用喷涂法将抗菌材料固定于医用导尿管表面;(2)制备的新型抗菌涂层中引入了凹凸棒石,因此减少了锌元素的相对添加量,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于CA和CA@Zn(OH)2,CA@Pal/Zn(OH)2具备更加优良的抗菌性能;(3)相比于CA和CA@Zn(OH)2,CA@Pal/Zn(OH)2拥有良好的抑制生物膜形成的性能;(4)导尿管表面形成的羟基和凹凸棒石的硅羟基形成了硅氧硅键,这种牢固的化学键可以使抗菌材料稳定地存在于导尿管表面,使抗菌涂层能够在不同的介质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5)综上所述,本课题所设计的新型抗菌涂层有望成为控制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一种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