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慈悲——试论佛教文化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与慈悲原本是佛教教义中的优秀因子,沈从文虽然不是佛教徒,也未曾研究过佛学,但特殊的人生经历与文化背景,使得他与佛教文化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第一个关注沈从文与佛教文化关系的人开始,已有74年。1934年汪伟在《读<边城>》中就察觉到了“沈氏文章颇受佛经影响”。如今,研究沈从文与佛教文化的论文日益居多,不可胜数,其中多为高屋建瓴地笼统概括,而关注平等与慈悲这一思想因子的论述颇为少见。因此本文仅从平等与慈悲这一视角来论述佛教文化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概述宗教与文学的关系、佛教的救世功能、沈从文和佛教文化的不解之缘及沈从文和佛教文化关系研究的综述。 正文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众生平等,平等是自然万物生存的法则。第一节主要从苗汉之间的平等、男女之间的平等、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之间的平等、对平等权利的争取来论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并且从佛教文化的平等教义中找到契合点,追溯沈从文平等意识的佛学渊源;第二节主要论述人与动植物及无生命物体、自然界之间的平等。沈从文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卑微平凡的小动物、植物,发现他们生命的尊严与巧慧,展现了人与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物体,大自然之间的亲密无间。而这种平等,也是佛教文化所推崇的。 第二章深入论述平等的佛学渊源:慈悲。追源溯流,结合沈从文创作中的实例进行剖析,以求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塑造极具慈悲意味的艺术形象和表达对命运常与无常的洞察与思考。 第三章主要论述沈从文的佛学修为。从沈从文的生活细节中发觉他的慈悲情怀,显现佛教文化中慈悲对于他人格及处事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讲话》后草明的人生经历和身份选择为切入点,考察她在《讲话》后在工业领域开掘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意识,探究工业领域各种力量相互碰撞中所包含的意义,从一个侧面透视革
为解决某600 MW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问题,采用运行优化调整的方式,研究了燃烧器风量、外二次风旋流强度、燃尽风开度和运行氧量对近壁区CO和H2S体积分数的影
<正>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为媒体人指明了新的方向。他指出,媒体不仅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家话语权,同时还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优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