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腌制废水是以食盐为主要腌渍成分制作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腌制废水具有高有机物、磷、氮的特点,尤其它具有的高盐特性会明显抑制常规生物处理工艺,使得处理腌制废水过程难度增加。本课题进行腌制废水预处理(气浮、混凝沉淀)、生化处理(MBR)和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杀菌)及影响因素研究,并从生化工艺驯化成熟的耐盐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出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的耐盐菌,开展菌株特性研究,以实现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为工艺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对水处理技术产业化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气浮方法对腌制废水预处理,通过试验确定当曝气量为4L/h时,出水COD、SS值分别降到14680mg/L和35mg/L,对COD、SS去除率分别为26.6%和65%。采用混凝沉淀方法对腌制废水预处理,经过试验确定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最适投药量为100mg/L、最佳废水pH值为8.5,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废水的COD、SS值为12780mg/L、69.1mg/L,去除率分别是36.1%和30.9%。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腌制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试验确定MBR法最佳溶解氧(DO)、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当DO为1~1.5mg/L、HRT为12h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对COD的去除率为92%左右。采用活性炭吸附对经生化处理后腌制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试验确定活性炭吸附最佳滤速,当滤速为4.2m/h时,出水COD值为43mg/L,此时COD的去除率为34%。采用紫外线杀菌对经生化处理后腌制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试验确定紫外线照射最佳时长、废水极限浊度,当照射时间为2min、废水浊度为8NTU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可达最佳,此时出水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不足100个/L。以生化工艺驯化成熟的耐盐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通过筛选分离出12株高效耐盐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PCR扩增、16SrRNA序列测序,鉴定12株耐盐菌均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考察盐度为9%、15%、18%、21%时菌株的生长特性,发现12株菌在盐度5%-15%时生长情况良好,接种后能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当盐度超过15%时,12株菌均未呈现良好的生长态势,得出菌株生长的耐盐性可达15%。在不同盐度(6%、9%、15%)下,所分三组菌株对COD去除率达到75%以上,对于氨氮去除率达到62%以上。对三组菌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发现培养条件一定下,在pH值为中性7-8,温度为30~35℃时,三组菌株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三组菌株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0%-9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