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语境中的公民道德素质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道德素质是建构公民素质的核心要件,是衡量社会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关键力量。道德的历史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公民道德素质,客观、全面地把握公民道德的现实语境非常重要。本文以公民道德素质界定与现实语境的理论探析为切入点,以细化、界定公民道德素质的微观语境为前提,以探索现实语境中的公民道德素质构成、特征、问题情境及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价值意蕴为依据,以探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原则与路径为目的,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现实语境是现时客观实际所呈现的宏大视野,是限定、认知事物的话语体系,为理论研究创设由前提条件、历史背景、社会形态、时代特征等要素构筑的综合话语体系。现实语境呈现宏大理论范式,对其把握要进行细化、具体化,即现实语境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六个微观语境。它们深刻影响、制约着群体生存方式、社会意识形态及个体思想意识。依据微观语境的效能界定,公民道德素质的“应然性”构成包括:健康的道德审美、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道德立场、高尚的道德追求、稳固的道德信仰和笃定的法制精神。公民道德素质具有复杂性、根基虚空性、实践性、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在现实语境中的公民道德素质呈现道德冲突、道德缺失、道德风险、道德危机的问题情境。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势在必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义,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现代社会德育发展进步。发挥“物化批判”原则、“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疏导渗透”原则和“批判继承与甄别借鉴”原则的指导作用,结合现实语境,从科学化、生活化、品牌化、导向化、机制化、人性化六个方面探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策略选择,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其他文献
世界理想是对现实世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未来世界的一种战略性观念建构,是对世界的一种整体性、前瞻性的想象和规划。本文的主旨就是以世界理想为主线,梳理中国古代的世界理想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不断下降,我国旅游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也被逐渐压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企业试图寻求如何从高度竞争
背景:脓毒症是由感染导致细菌扩散入血,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导致机体器官功能受损。机体对细菌病原体及内毒素剧烈而过度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脓毒症预后不良的病理基础。脓毒症
纤溶酶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能够溶解血液中的栓块,使血液的流通恢复顺畅。它的发现为解决一直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的血栓性疾病提供了可能,因而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
目的:探讨PSD(Post Stroke Depression,卒中后抑郁障碍)与VCI(VascularCognitive Impairment,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PSD患者中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选取于2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需求与政府财政压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成为解决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机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信息化成为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对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智能生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制造等领域的应 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模块化、微型化、环保化。
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已明确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
集宁一中“疑·探·导·练”教学法是集宁一中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摸索出的一套学生通过“疑”“探”“导”“练”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