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方自治研究(1909—1927)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200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地方自治始于清末预备立宪,无论清末还是民初,地方自治均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并被视为宪政的根基,地方自治也承载了政府与民众对于国强民富的期望。苏州地方自治则是这一期间全国地方自治的一个缩影。苏州为东南大都,风气开通、文化发达,是地方自治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其间苏州地方自治的发展历程,不但对苏州而且对全国地方自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考察了1909至1927年间,苏州地方自治从筹备到终结的整个历程。对于其间的选民及户口调查、选民等级、选举投票、选举风波、自治经费、议员背景、地方自治机关停办以及江苏省人士为恢复地方自治而发起的请愿活动均作了研究,除此之外,还对清廷及历届民国北京政府对地方自治的态度及颁布的地方自治章程作了考察。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在此期间苏州地方自治虽历经波折,但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发展完善,而且地方自治机关的权力也有所增加,通过地方自治的历练,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对于苏州地方自治失败的原因,也得出了新的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结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地方自治的失败总是归罪于自治经费的缺乏及民众素质的不足,但对于苏州地方自治的研究可以看出这并非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苏州地方自治的失败是因为政治风云的变化而非其他原因。
其他文献
文书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并且是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清代的文书制度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前代相比在文书种类、运转方式、保密规定等方面
清朝乾隆时期是中西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清朝国势渐趋鼎盛;而乾隆朝以后,清朝国势日衰,中西实力对比开始出现逆转,中西关系也随之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摘 要:幽默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也一直是各领域学者关注的对象,其中也包括语言学家。近年来,幽默语言学研究渐渐确立了以认知为转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幽默研究的三大经典理论,随后在语言学的范围内,分别从修辞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幽默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幽默 语言学 修辞学 语用学 认知语言学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它能调节气氛,减缓压力,修复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幽默的研究引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人的因素。在界定什么是“国际关系中人的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国际关系为什么要研究人的因素。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人与国家之间的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用国内法处理国际事务的典型例证,是美台关系的法律依据.该文拟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该法
黠戛斯是见诸我国唐代历史文献记载的北方游牧民族,汉代的文献记作鬲昆、坚昆,后又有纥骨、契骨等译法。先后被匈奴、鲜卑、突厥等征服,并与回鹘进行过长期较量。840年(唐开成五
墨学作为先秦显学,以其博大宏富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家学派在秦汉时代的衰落中绝并不意味着墨家思想和墨家精神的断流.相反,墨家思想和墨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