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脉冲电磁力驱动的高强度不锈钢板件成形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不锈钢板件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在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实现运载工具轻量化、提升运载性能的的一种重要金属构件。但其在传统准静态冲压工艺下存在成形性能差,普遍存在回弹大、易开裂等特征。电磁成形技术是一种高速率成形方法,能显著提高金属成形极限,被认为是解决传统冲压成形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不锈钢板件导电性能差,其在传统电磁成形方式下,由于内部所感应产生的涡流较小而使得电磁力不足以使得工件发生足够大的变形,且存在工件与凹模型腔贴模差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脉冲电磁力驱动的高强度不锈钢板件成形技术,并采用脉冲强磁体技术设计高强度成形线圈从而显著提高线圈的机械强度。该技术使用电导率高的铜板或者铝板作为驱动板,使其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强脉冲电磁力驱动凸模(冲头)向下运动而迫使不锈钢钢板成形。该技术利用电磁成形高速率成形的优势同时又结合了传统冲压成形贴模性好的特点,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工件的成形质量。在此基础上,以316L不锈钢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了相关的成形方案设计、成形过程多物理场分析、实验系统平台搭建以及成形实验研究。  成形方案设计方面,通过对比不锈钢板传统电磁成形技术,基于强脉冲电磁力驱动成形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成形深度,而且可以解决与凹模侧壁贴模性差的问题,并提出采用多次放电的方案。  成形过程多物理场分析方面,对基于强脉冲电磁力驱动不锈钢板驱动成形中的电场、磁场、温度场、结构场等多物理场耦合过程进行分析。借助有限元软件COMSOL来仿真分析线圈的热阻效应、涡流效应、驱动板的运动位移以及运动速度对工件成形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线圈的热阻效应对工件成形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涡流效应导致线圈电流峰值有所减小,时间常数减小,然而对工件成形有较小的阻碍作用;驱动板运动位移以及运动速度也均是起阻碍作用,且与涡流效应相比,两者对线圈放电电流以及工件成形的影响更为明显。  实验系统平台搭建方面,为确保驱动成形能产生足够的电磁力,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和脉冲强磁体设计思路分别对电源系统、成形线圈进行了分析设计,且按照传统冲压成形中模具的设计思路设计了模具,均满足驱动成形系统的要求。  成形实验研究方面,在搭建的成形平台系统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通过单次放电实验研究压边力、放电电压、放电电容、凸模质量以及驱动板厚度对工件成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压边力过小时工件容易起皱,而压边力过大时工件压的过死不易成形,因此压边力存在一个最优值;成形随放电电压增加而增加,但放电电压会受到成形线圈强度和电源系统的限制,因此最好采用多次放电成形方法;当驱动板厚度均大于集肤深度且放电电压不变时,放电电容不仅仅影响放电电流和驱动板所受电磁力的幅值,还影响其脉宽,放电电容越大,幅值和脉宽也越大,成形也越好;线圈的放电电流和驱动板所受电磁力随凸模的质量增加而增加,但影响不大,而驱动板的速度和动能随凸模的质量增加而减小,且效果很明显;当驱动板厚度很薄或者很厚时,工件成形效果不好,很薄是因为驱动板厚度小于集肤深度,磁场穿透了驱动板,磁场利用率不高,而很厚是因为驱动板质量增加,其速度和动能都会减小。
其他文献
强磁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实验手段,它在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太赫兹源、核磁共振等实验。这些前沿科学研究的发展反过来又对强磁场的强度与稳定度提出了双重要求。平顶脉冲强磁场应运而生,它既具有脉冲磁场高场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磁场稳定度,因此这一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平顶脉冲强磁场电源系统有多种,其中脉冲发电机型电源由于其储能密度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电源,并且输出波形可控性好,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动各项具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至
以电能为能量来源的电动汽车,提供了交通出行领域的新选择。驱动电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控制特性良好等优点,已经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重要解决方案。降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提高电机在运行工况下的效率,是提高车辆续航里程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基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阐述了车辆动力学性能和电机性能指标的关系,根据电机性能指标设计了一台车辆驱动用内置式永
学位
随着标准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影响必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也势必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标准化管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并就该如何
励磁系统作为发电机组的一部分,在维持机端电压恒定、提供系统无功支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电网稳定分析计算中仅考虑励磁系统电压闭环控制功能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的影响,而未考虑励磁辅环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且现有大多数商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也未建立励磁辅环模型。现场运行经验表明:励磁系统辅助环节控制功能对发电机组动态品质及电网稳定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累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依然存在,数据共享开放难等,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技术快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