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原有档案学理论体系和“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学理论体系,放入以描述文件运动为主线的“三位一体”框架中进行全面的理论梳理,并通过分析比较,试图对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学若干理论进行新的诠释和发展,以期更加适应后保管时代的需要。文章写作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阐述文章写作的背景与意义,并说明写作思路、主要观点,以及本文所具有的创新论述。第二,说明后保管时代来临一系列概念来源及思想内涵,并阐述后保管时代的来临有其必然性,既有深刻的认识基础,又有技术革命带来的实践背景。第三,说明原有档案学逻辑起点注定存在其逻辑极限,超出了这个极限,档案学理论就面临着体系上的重新构架;同时阐述理解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应具有的共同概念基础,如文件的构成要素、多维的文件运动,系统论与工程管理思想,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体系等。第四,后保管时代首先冲击的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因而如何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成了评价原有档案学体系与后保管时代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基础。第五,阐述档案学的两大特色理论——全宗理论和鉴定理论在后保管时代需要内容上的变革,以适应电子文件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后保管时代的需求。总得来说,本文的基调在于对传统档案学作出重新评价,并提出更加适合后保管时代的理论框架体系。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重构的目的不是对原有档案学理论的彻底否定和颠覆,而是原有理论概念之下的新内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