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尤甚。改革开放造就了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物质生活技术化的时代变革,催生了不可逆转的世俗化潮流,社会世俗化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时代背景。简单来说,世俗化是一个用世俗标准取代信仰与理想标准的过程,是个人的主体思想觉醒和利益观念不断强化的过程。从历史渊源上来看,中国的社会世俗化与近现代欧洲社会的世俗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又有着自身独立的成因与表现特征。世俗化改变了社会秩序结构和个体的心理秩序结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更使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怎么样在新的世俗化下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无疑成为当下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世俗化之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造成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的辨析,引发了我们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在世俗化这一背景下对时代主题的变化作出回应?如何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既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断与社会现实结合,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摆脱自身过去作为“国家宗教”的极左色彩,满足大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加务实、灵活、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的期望;又需要避免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贸然与世俗利益所结合,使其蕴含的崇高精神和主流价值被世俗化浪潮所消解,丧失“超越”现实所必需具备的普遍性品格。回顾改革开放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世俗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寻求意识形态“祛魅”和“返魅”的内在统一,即通过意识形态创新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由此既论证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唯一可行途径,又论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能够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设定一种深刻恢弘、反应人们要求的价值范式。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与实践的结合,还需要通过先进文化建设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形象和叙事方式,以解读个体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来为世俗时代的个体生存提供文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