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的上市公司频繁爆发财务舞弊事件,这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并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对此2002年美国率先颁布了《SOX法案》,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其年报中对其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披露,“SOX”法案颁布后,其他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参照美国纷纷制定了属于自己国家的“SOX”法案,例如中国在2010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即所谓的“CSOX”法案。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内部控制提供了可能,其中一个研究热点是内控缺陷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由于美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早,内控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披露数量已较好地满足了相关研究需求,研究相对成熟,研究结果也相对可靠,但反观国内,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相关规范不统一且缺乏可操作性,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存在大量的问题,此外,“CSOX”法案与“SOX”法案之间的一大不同是,美国监管者要求在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非全面内部控制,但我国对此却没有明确性的要求。这些不足造成了国内对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可靠性也存在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在美上市中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内控缺陷对审计定价产生的影响,这可以规避国内在对两者研究时,使用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存在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对内控缺陷和审计费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是否披露缺陷,缺陷类型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很少有学者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究,造成了研究的空白,因此,本文不仅研究了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还深入地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审计师整体而言,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审计师没有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并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包括控制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执行更为有效的实质性程序;(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对内控缺陷和审计收费关系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由“四大”审计的客户,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支付了较高的审计费用相反,“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反而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客户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这说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比“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能够按照或正确地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则,在对被审计客户经营风险(包括控制风险)充分了解和评估后,对存在内控缺陷的被审计单位执行了更多的审计程序,从而审计师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研究的视角,有助于验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并拓宽了对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研究范围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