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索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护理干预能力应用情况。《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有效能助人模式的教学活动,以核心胜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变、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为指标,分析此教学法对护生干预能力培养的影响和特点,对其教学效果实施多元评价。探讨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对培养护生护理干预能力的适用程度,总结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体会及建议,为进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吉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161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CBL(Case-based learning,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培养干预能力,实验组采取CBL教学和有效能助人者模式相结合培养干预能力。教学结束后填写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教学效果评价表、课堂行为记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平时成绩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后两组护生人际关系指针(IRI-C)问卷各维度比较中,在观点取替、幻想力、身心忧急等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t﹦3.163P﹦0.002,t﹦3.375P﹦0.000,t﹦2.131P﹦0.030)。3.实验后两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384P﹦0.000)。4.实验后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661P﹦0.000)。5.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中28个项目中有23个项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两组护生课堂行为记录实验组优越于对照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项评分实验组优越于实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7.两组护生护理干预考核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2﹦4.251P﹦0.039)。8.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与培养护理干预能力相关(P<0.05)。结论:1.应用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干预能力的教学模式,适应国家对护理职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能满足国家对护理专业技术实用性人才的需要。2.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在护理干预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具有护理干预能力。3.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更能提高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会转为会学,让好学转为学好。4.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教学提供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框架,使护生具备护士核心胜任力。5.有效能助人者模式转变了教师教学理念,真正为双师型护理教育工作者。6.经研究,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干预能力的教学值得在高职院校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