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面部软硬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变化的相关性及变化比率,以期更好地对术后软组织外貌进行预测。方法:选择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颅面CT扫描三维重建及面部软组织3D摄影成像,采集的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转换为三维面像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测量坐标系(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筛选19个软硬组织标记点并进行测量对比配对,其中硬组织标记点10个,分别为:N(鼻根点)、ANS(前鼻棘点)、A(上牙槽座点)、Spr(上牙槽缘点)、UI(上中切牙点)、LI(下中切牙点)、B(下牙槽座点)、Pg(颏前点)、Gn(颏顶点)、Me(颏下点)。软组织标记点9个,分别为:Ns(软组织鼻根点)、Pn(鼻尖点)、Sn(鼻下点)、UL’(上唇缘点)、LL’(下唇缘点)、B’(软组织B点)、Pg’(软组织颏前点)、Gn’(软组织颏顶点)、Me’(软组织颏下点)。19个标志点共配成12对,分别为Ns/N(软组织鼻根点/鼻根点)、Pn/ANS(鼻尖点/前鼻棘点)、Pn/A(鼻尖点/上牙槽座点)、Sn/ANS(鼻下点/前鼻棘点)、Sn/A(鼻下点/上牙槽座点)、UL’/UI(上唇缘点/上中切牙点)、UL’/Spr(上唇缘点/s上牙槽缘点)、LL’/LI(下唇缘点/下中切牙点)、B’/B(软组织B点/下牙槽座点)、Pg’/Pg(软组织颏前点/颏前点)、Gn’/Gn(软组织颏顶点/颏顶点)、Me’/Me(软组织颏下点/颏下点)。读取标记点的三维坐标(X、Y、Z)进行术前术后的定点对比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所有配对点的测量数据在三维方向上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对软、硬组织标志点在X轴上即左右方向中仅Pn/A、Gn’/Gn及Me’/Me为显著相关(P<0.05),其变化比率的均值分别为110%、200%、69%;Y轴上即上下方向中仅Gn’/Gn存在高度显著相关性(P<0.01),其变化比率的均值为86%,;Z轴即前后向上除UL’/UI及UL/SPr为显著相关(P<0.05)外其余10对配对点均为高度显著相关(P<0.01),按照顺序各点的变化比率均值分别为:221%、35%、53%、31%、142%、38%、80%、117%、75%、80%、88%、86%。手术前后下颌的软硬组织测量标志点的变化比率大于上颌。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变化主要集中在Z轴上即前后向的变化,各软硬组织配对标志点间呈线性相关关系,其数值可适用于预测软组织外貌,且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可为术前设计骨块移动距离方案提供参考以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