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调布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园林植物群落及园林植物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植物应用种类和配置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论述了北京城市绿地中植物群落结构及构成群落的园林植物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与研究。
在海淀公园选择11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夏季的8月中旬进行了连续的测试,经测定分析,得出不同层次结构园林绿地的温度和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在夏季,乔-灌-草、乔-草型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较好。
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北段4块不同覆盖率的乔.灌.草复合型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9天的测试,经分析得出4块绿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温度、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在高温时段,温度与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覆盖率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经SPSS12.0方著分析,当覆盖率达到或高于60%时,其绿地才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增湿效果。
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以刺槐、油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夏季进行了连续测试,经分析,得出四块不同结构类型的园林绿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温度、湿度、风速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在水平方向上,经SPSS12.0方差分析,四种绿地间的温、湿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a=0.05)。混交林型绿地降低风速的效果好于两种纯林。
在玲珑公园以三块不同常绿、落叶树比例的绿地和裸露地为研究对象,在夏季进行了连续测试,经分析得出不同针、阔叶比的园林绿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温度和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经分析得出在晴朗天气,绿地中针叶比例越大,绿地中的温度、相对湿度越高。
选择11个不同结构类型的绿地中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以裸地最为对照,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温湿度测定分析,得出了不同植物群落结构类型的园林绿地在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
本文在园林绿地不同层次结构、覆盖率、树种组成等方面进行温度、湿度、风速测试的基础之上得出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根据绿地不同类型在夏季的降温增湿效应以及四季的温、湿度效应,提出园林绿地中降温增湿效应较好的绿地类型,以期能对营造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