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焦虑、抑郁发生率;2、探讨两类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伴有精神心理异常的IBD和IBS患者进行抗焦虑抑郁及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已确诊的IBD患者60例。同期收集已确诊的IBS患者60例,正常对照6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 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分别对IBD患者、IBS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评定。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1)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焦虑发生率IBS组>IBD组>正常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P均小于0.05;IBD组、IBS组抑郁发生率与正常对照比较P<0.01,IBD组与IBS组抑郁发生率比较P>0.05。(2)SAS、SDS评分结果显示:IBD组与IBS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P<0.01;(3)LES、SSRS评分结果显示:组间两两比较正性事件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IBD、IBS组与正常对照比较负性事件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BD vs IBS负性事件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年龄、负性事件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BD、IBS组发生焦虑的共同危险因素为负性事件分,OR分别为1.041,1.047;性别、年龄、负性事件分是焦虑分的危险因素(P<0.01);抑郁相关影响因素比较,负性事件分是IBD、IBS组共同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79,1.125;性别、年龄、负性事件分是抑郁分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1)IBD、IB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正常人。(2)负性生活事件对IBD、IBS患者精神心理有重要影响。(3)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度与IBD、IBS患者精神心理变化密切相关。(4)临床实践中应关注IBD和IBS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其他文献
<正>经脉理论在《内经》中存在多种模式。可以发现,至少存在十二经脉模式(流注、经水、经别、标本)、十一经脉模式、六经模式(足六经、六阳经)、以及其他模式(十五络脉模式、四海
会议
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政府预算领域,指出政府预算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预算资金需求方、政府预算部门和立法监督机构等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由此导致了寻租和腐败等委托-代
<正>过去10年(2006—2016年)中,电商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美第三大零售商Sears,10年市值缩水96%;大型百货连锁J.C.Penney股价下跌86%;梅西百货下跌55%。与之
细胞自噬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动态过程。自噬可通过控制蛋白质质量,维持心肌细胞的能量平衡与存活,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异常降低或升高都会导致心肌损伤。不同情况下自噬在糖尿病性
本文试图从写作心理角度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明了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向和重点,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向着一个应有的深度发展。
本文以产业组织学理论为支撑,首先探讨了绩效的涵义,确定了研究角度为市场绩效;其次,根据绩效的评价标准及保险业的功能确定了行业资产利润率和总准备金为绩效的考核指标并分析了
在阐述港口物流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港物流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基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提出了广西北部湾港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
为实现活力老化,需重视老年期健康管理工作。要将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和家庭,在社区建立相对独立的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人人参与"式健康互助小组;采取分层级、分病种慢性病
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述了贵州生漆及漆器发展的历史,并对贵州生漆及漆器发展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正>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