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以萘酰亚胺、萘内酰胺为母体设计了三个系列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DNA靶向的抗肿瘤药物,成功合成了20个化合物,并对它们的DNA识别能力及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对萘酰亚胺以最新的改造策略——“non-fused”的方式进行改造,成功合成了6个以“non-fused”单键链接苯并咪唑基团的萘酰亚胺类DNA嵌入剂,紫外、荧光光谱滴定曲线、圆二色CD谱和粘度数据表明该类化合物以经典的嵌插结合模式与DNA作用,当浓度R (Ccom/CDNA)> 0.6时,嵌插方式与静电结合同时存在。除化合物M3外,该类衍生物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其中M1对MCF-7细胞的IC5o值可以达到10-7M,抑制活性要高于amonafide。萘内酰胺——苯并[c,d]吲哚—2(1H)-酮是一种新型的潜在DNA嵌入剂母体,我们在苯并[c,d]吲哚-2(1H)—酮的N位引入柔性烷基胺侧链,设计并合成了9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衍生物,紫外、荧光、圆二色谱及粘度测试结果表明该类药物可以嵌插到DNA碱基对中,稳定DNA的B型结构,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04数量级。由荧光测试推测该类分子可以作为比EB优秀的‘“light up”型DNA探针。柔性链长度为3的A系列化合物表现出的DNA嵌入能力和肿瘤细胞抑制活性都明显高于柔性长度为2的B系列化合物。当侧链连接N,N-二甲基氨基、哌嗪基和N-甲基哌嗪基时,抗肿瘤效果尤其显著,其中A1对MCF-7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可达到amonafide的4.8倍。基于三唑药效团的生物活性,利用“click”反应进一步在苯并[c,d]吲哚—2(1H)—酮的柔性侧链处引入了1,2,3-三唑基团,设计并合成了5个分子,三唑侧链对苯并吲哚酮衍生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存在很大的影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发生增色和蓝移效应、圆二色谱无明显变化及DNA相对粘度增大,推测该类化合物与DNA发生了沟槽及部分嵌插结合。化合物T2在510nm左右出现很大的ICD信号,分子是平行于DNA长轴方向嵌入到DNA碱基对中的。根据荧光测试推测这些化合物可以在DNA荧光探针方面有很好的应用。CDC25B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该系列化合物是一类优秀的CDC25B抑制剂,浓度为50M时,T2抑制活性可达到99.99%。体外抗肿瘤测试发现T2对MCF-7的选择性较高,IC5o值为0.626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