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是糖尿病最为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视力损伤或失明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利用眼底图像进行定期的分类筛查和尽早的诊疗是控制病情发生、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当前糖网筛查主要依靠眼科医师人工地检查和分析眼底图像上的异常病变(如微动脉瘤、出血斑和硬性渗出),从而对其进行诊断与分类,这颇为费时费力,也制约了糖网筛查的大规模实施。此外,庞大的筛查人群和稀缺的眼科医师也成为了大规模糖网筛查开展的瓶颈。因此,利用眼底图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糖网自动分类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眼底图像中的糖网病变并对其进行分类,不仅可以将医生从繁重的人工阅片工作中解脱出来,更能有效地提高糖网筛查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快速性,对减少患者的视力损伤,促进我国大规模糖网筛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
  目前许多的学者和专家已对糖网自动分类方法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由于依赖病灶检测的糖网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解释性,所以现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基于相关病灶检测的糖网分类方法上,但这些方法的研究中很少关注不均衡数据分类、数据集标注信息不完备及其引发的多源数据分布不一致等问题对分类性能的影响,这使得传统的监督性分类方法很难获得高的准确率。为此,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围绕基于眼底图像的糖网自动分类方法的实现,从微动脉瘤的检测、糖网的二类诊断、糖网的多分类以及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多分类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针对微动脉瘤检测中的不均衡数据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升采样集成学习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及区域生长方法检测疑似微动脉瘤,而在疑似病灶的分类上,为了减少由不平衡数据引入的分类偏差,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升采样算法,它能够自适应地决定每个少数类样本需要合成样本的数量,并将其分别与提升、装袋和随机子空间等集成框架结合,构建了三种基于自适应升采样的集成分类模型,进而实现疑似病灶的分类。通过对国际公开的E-ophtha数据集进行验证,并将提出的算法与当前主流一些方法进行性能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了提出的方法在解决不均衡数据分类问题上的优势和有效性。
  (2)针对糖网诊断中数据集病灶标注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多示例学习的糖网诊断方法。该方法将多示例学习算法引入到糖网诊断中,将检测的红色病灶视为多示例学习模型中的示例,而将整幅眼底图像视为示例包,进而采用基于核图结构进行多示例学习建模,并将其融入多核学习的架构中,建立基于多核图的多示例分类模型对健康图像和糖网病变图像进行分类。通过国际公开的MESSIDOR数据集的实验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在无需提供病灶标注的情况下,能够高效自动地对糖网病变进行诊断,从而既能避免医学图像中标注病灶的费时费力,又可以免除分类算法中假阳性去除的问题,获得较好的效果。
  (3)针对糖网分类中的不均衡数据分类和多源数据分布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的半监督集成的糖网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包含微动脉瘤与出血斑的疑似红色病灶区域检测出来;其次,在疑似病灶的分类上,为了解决目标数据集无病灶标记的问题,本文采用半监督学习技术,根据K近邻样本的一致性和高置信度采样的策略预测无病灶标记样本的类别,并将其与基于代价敏感的支持向量机进行结合,以Bagging的方式构建基于代价敏感的半监督Bagging分类模型,进而实现疑似微动脉瘤与出血斑的分类;最后,依据各病灶的数量将糖网划分为四个级别。通过对国际公共数据集MESSIDOR进行糖网分类评估,并与领域内其他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全面系统地证明算法的有效性。
  (4)针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分类中的视盘、黄斑和硬性渗出的检测难点,提出一种基于黄斑与硬性渗出检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融合多特征的视盘定位算法进行视盘的定位,并采用一种基于区域信息的活动轮廓模型获得精细的视盘轮廓;然后,设计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黄斑检测算法以检测黄斑的中心;其次,结合局部区域分割的策略和矢量量化的技术进行疑似硬性渗出的分割,继而利用基于自适应升采样的半监督Bagging分类算法实现疑似硬性渗出的分类;最后,基于硬性渗出与黄斑中心的空间距离将糖尿病黄斑水肿分为三个级别。通过对国际公共数据集MESSIDOR进行糖尿病黄斑水肿分类评估,并与一些领域内的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目前,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而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后,会对短路电流、电压分布和运行调度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具有直流母线,更便于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的接入,减少电能质量问题,提高系统无功控制的灵活性,减少交流-直流转化环节,从而有效的提高配用电系统的灵活性、经济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线性电子设备以及电力电子变换产品被广泛使用,使得电网中谐波含量日益增高。同时,由于电网中接入大量大功率负载设备,也会造成三相电网电流不平衡问题。为了缓解电网污染问题,当前,有源电力滤波器是综合治理电网污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开发一款高性能有源电力滤波器对提高三相电网电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针对电力公司对有源电力滤波器提出的相关功能需
国家电网公司对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通信技术是实现上述目的关键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利用电力线路进行数据传输,不需要架设通信线路,具有造价低廉、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本文对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一个基于OFDM的10kV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  首先深入分析了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OFDM技术将高速数据流变换为低速数据流后
学位
储能电池应用日益广泛,其通常需要外部变换器来进行所需交、直流电能的变换。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具有结构灵活和有交、直流两个输出端口的特点,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根据MMC系统的结构特点,将电池模块集成到单相MMC多电平拓扑中,并提出适用于此结构的控制算法,来实现MMC交直流功率控制以及电池之间的均衡。  为改善现有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多种管理装置以及扩展性差的问题,本文先介绍所提的基于电池能量
化石燃料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风力发电,因其具有可再生、清洁等优点,得到大力发展。然而,功率波动性和预测不确定性兼具的风电大规模并网,也给电网运行带来极大负担,需要占用大量系统备用、需要传统机组频繁调节。为此,本文基于分类思想,探讨将小波动、低不确定的高品质风电与大波动、高不确定的低品质风电,通过能量路由技术分离开来进行分类消纳,以降低电网运行备用和调节负担的
学位
高效率DC-DC转换器可以延长手持装置用电池寿命.该文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了一种高效率DC-DC转换器.从DC-DC转换器的降压型拓扑结构出发,对转换器的两种控制方式PWM和PFM,作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分析两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文的DC-DC转换器采用优于PFM和PWM的PFM/PWM混合控制方式,实现了输出电压为12V,负载从0.25A~3A范围内效率为90%以上
溶胶-凝胶湿化学方法在制备无机基质材料中的应用为有机染料的掺入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极大的推动了有机-无机复合光功能材料的研究.该文是利用溶胶- 凝胶工艺将有机染料均匀掺入到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以研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间的相关规律,为制备性能优异的固体可调谐染料激光器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条件.
该文选用复合钙钛矿结构A(B′B″)O型高端微波介质陶瓷为研究对象,用固相法合成工艺制备试样,采用XRD、SEM和EDS等分析手段,利用矢量阻抗法、同轴传输线法和开式腔谐振法进行测试,对A(B′B″)O型高端微波陶瓷的晶体结构、物相结构、有序-无序型相转变和介电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系统研究了BMT系的晶体结构和介电性能.通过晶体学计算,标定出BMT主晶相存在的两种结构,1:2有序六方超晶格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图像资源被上传到网络平台,针对如此庞大的图像数据,人们迫切的需要一项技术来实现图像的检索查询。早期的图像检索通过文字标注得以实现,由于标注过程繁琐且缺乏客观性,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检索需求,因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可以对图像的内容信息实现自动分析获取,避免了图像文字标注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干扰。为了提高图像检索性能,文中以图像底层特征为基础重
学位
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的通信基础,其时延特征从时间维度表征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性,是评价衡量互联网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近年来,随着高性能集群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雾计算等新一代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向互联网业务计算与部署的时效性问题已经逐渐转变为业务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实时性问题,即通信时延问题。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从原有的“抢空间”模式逐渐转移到“省时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