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检测技术在MC-CDMA中的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多载波CDMA (MC-CDMA)系统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候选方案,相当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对它进行研究。它继承了OFDM和CDMA技术的优良特性,具有频谱效率高、抗ISI能力强等优点,以及在高速率多媒体数据传输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被认为是未来4G通信的核心技术。另外,其调制/解调部分可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实现,符合向软件无线电发展的趋势,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MC-CDMA系统而言,不同用户的信息是通过不同的扩频码(例如沃什码)来识别的。由于多普勒频移和多径效应,导致各个子信道的衰落不一致会破坏扩频序列的正交性。所以它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多址干扰是限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多用户检测技术是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将各用户发送的信号做联合检测,缓解了远近效应问题,可以有效地消除多址干扰,提高系统性能。本文分析了MC-CDMA的原理,建立了其在高斯白噪声信道和多径信道下发射和接收的统一数学模型,此向量-矩阵模型简单、明了,为后面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分析奠定基础。在MC-CDMA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概括了各种单用户检测技术,对采用单用户检测EGC和MRC的MC-CDMA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分别进行了分析和仿真。详细分析了MC-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来源和类型,阐明了在该系统中应用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多用户检测有最优检测、线性检测以及非线性检测等,非线性检测中现在研究得最多的是干扰抵消法。首先对线性多用户检测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然后详细分析了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技术,建立了适合MC-CDMA系统的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器模型,并对其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同时应用迭代法对上述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在MC-CDMA系统接收端采用迭代判决反馈检测可以获得更优越的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当今的无线通信系统很多,但由于不同通信系统在工作频段、调制方式、波形结构和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极大地限制了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互通,这些系统间的互不兼容给通信带
可见光通信(VLC)技术作为一项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无线接入技术,以其功耗低、频带宽、保密性强和无电磁污染等优点,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随着移动互联和家庭智能的迅速发展,
目标的三维姿态参数是反映其空间运动状态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对分析目标的运动状态,评价目标的性能,定位其故障有着重要作用。在军事领域,火炮、导弹、飞行器的飞行状态是评
语音增强是解决噪声污染的有效方法,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在接收端尽可能地从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纯净的语音信号,改善其质量。实际语音增强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语音质量和可懂度这两
Mesh(网状)架构是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络的核心组网架构,主要用于解决较大区域内的大规模无线互联,增强系统容量和连通覆盖能力,提高系统抗毁性和自愈能力,在构建城域、校园、社
在抗震救灾环境中,终端在灾区环境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连接到基站,在这种环境下,终端和终端通信就需要脱网直通功能。TD-LTE公网集群脱网直通是在一个脱网区域,使用TD-LTE公网
聚束模式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较成熟的工作模式之一,是实现方位向高分辨率的有效途径。在载机飞行的过程中,聚束式SAR通过不断改变天线的视线方向,
存通信系统中,信号谱重叠导致干扰抑制问题;信道的非线性失真使系统的性能严重恶化,而这些常常需要非线性滤波器来处理。针对通信信号的非线性滤波问题,在前人研究和现有工作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