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在储藏期极易遭受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导致品质劣变,并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目前,化学防霉剂是防治储藏期玉米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主要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毒性强、残留量大、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防霉剂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天然防霉剂,植物精油具有源于自然、安全无毒、挥发性好、防霉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肉桂醛:柠檬醛:丁香酚:薄荷醇,3:3:2:2,V/V)对玉米霉菌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并评估其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空白组、丙酸组和精油组,开展了为期一年(2016年112月)的玉米防霉储藏实验,主要方法和结论如下:1.常规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为期12个月的常规储藏过程中,玉米霉菌菌落总数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在储藏的8月末空白组菌落总数达到最大值1449.3cfu/g,此时精油防霉剂对霉菌的抑制率达到89.0%,显著高于丙酸(71.7%);证明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的抑菌效果优于丙酸。2.真菌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储藏期玉米上霉菌主要有青霉、灰绿曲霉、黄曲霉。复合植物精油处理后以黄曲霉、镰刀菌下降比例最大;至储藏8月末,复合植物精油对黄曲霉的抑制率为99.4%,镰刀菌则受到完全抑制,丙酸对黄曲霉、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100%。而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的添加量仅为丙酸防霉剂的1/10,证明与丙酸防霉剂相比,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具有更显著的抑菌效果,且对黄曲霉、镰刀菌等产毒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玉米样品净化后提取真菌毒素,采用LC-MS/MS检测分析主要真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储藏过程中常见真菌毒素为AFB1、DON等,在储藏的8月末空白组2种真菌毒素含量均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21.14μg/kg、640.17μg/kg。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及丙酸防霉剂处理后玉米样品的2种真菌毒素积累量明显降低,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对2种真菌毒素的抑制率分别为90.6%、66.0%,丙酸防霉剂的抑制率分别为93.0%、88.0%。并且在储藏的9月到12月末复合植物精油对AFB1的抑制率控制在96.3%100%的范围,而丙酸的抑制率仅控制在88.5%98.0%。说明复合植物精油在添加量仅为丙酸1/10的情况下,即可表现出比丙酸更为显著的控制AFB1污染效果。4.采用ITS2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储藏玉米真菌菌群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储藏过程中其绝对优势真菌为子囊菌,占70%以上,其次为担子菌。复合植物精油处理后子囊菌平均相对丰度有所降低,其中植物病原菌稍有增加,曲霉及镰刀菌平均相对丰度均降低;表明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可通过降低曲霉、镰刀菌等霉菌在菌群中的比例来防止玉米霉变。5.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能够抑制玉米酸败,储藏1年后脂肪酸值为35.2 mg KOH/100g,仅为空白组的57.4%、丙酸组的51.9%;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能够保持玉米发芽率,储藏1年后仍达到85.0%,而空白组和丙酸组的发芽率分别仅为61.3%和25.8%;表明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具有阻控玉米品质劣变、保持其生理活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