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收支平衡(汇与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城市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能耗高、碳排放高的集中场地,其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5。城市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特殊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之一,而居住区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单元,其碳汇碳源对城市生态系统收支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选择枫蓝国际和郦岛嘉园两个居住区为研究案例,根据居住区范围内绿化植物为主要碳汇的固碳作用,以及人类社会活动为主要碳源的释碳行为,通过实际测试、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构建居住区碳收支估算模型,定量分析其碳汇碳源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居住区的结构状况和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居住区碳收支的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活动对碳循环的驱动作用,为碳管理提供科学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低碳居住区的建立,以及昆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构建、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空间上来看,郦岛嘉园居住区植物的叶面积指数、日平均光合速率值、单位叶面积日固碳能力和单位土地面积日固碳能力较大;从季节变化而言,夏季同种植物日平均光合速率值、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日固碳能力和单位土地面积日固碳能力一般都大于冬季。(2)从碳汇上看,枫蓝国际居住区绿化植物冬季日净固碳总量为75.29 kg,夏季为185.17kg。郦岛嘉园居住区绿化植物冬季日净固碳总量为254.74kg,夏季为452.14kg。从空间上来看,郦岛嘉园居住区日净固碳总量较大;从季节变化而言,夏季植物日净固碳总量大于冬季。(3)从碳源上看,枫蓝国际居住区冬季及夏季日碳排放总量分别为4719.95 kg、4304.97 kg,人均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21 kg、2.02 kg,单位面积碳排放总量分别为0.24 kg、0.22 kg。郦岛嘉园居住区冬季及夏季日碳排放总量分别为5908.19 kg、5375.90 kg,人均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16 kg、1.96 kg,单位面积碳排放总量分别为0.16kg、0.14kg。碳源结构中两个居住区的生命活动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均较大。从空间上来看,枫蓝国际居住区冬夏两季碳排放总量均较小,人均碳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碳排放总量均较大;从季节变化而言,冬季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碳排放总量均大于夏季。(4)从碳收支上看,枫蓝国际居住区冬夏两季的净碳增量分别为4644.66kg、4119.80kg,人均净碳增量分别为2.18kg、1.93kg,单位面积净碳增量分别为0.23 kg、0.21kg,碳源与碳汇比重分别为62.69:1、23.25:1。郦岛嘉园居住区冬夏两季的净碳增量分别为5653.45 kg、4923.76 kg,人均净碳增量分别为2.07 kg、1.80 kg,单位面积净碳增量分别为0.15 kg、0.13 kg,碳源与碳汇比重分别为23.19:1、11.89:1。从空间上来看,枫蓝国际居住区冬夏两季的净碳增量均较小,人均净碳增量、单位面积净碳增量及碳源与碳汇比重均较大;从季节变化而言,冬季碳源与碳汇比重大于夏季。(5)从碳收支影响因素上看,碳汇影响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植物叶面积指数和植物类型,碳源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