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重要税种之一,打击个人跨境避税行为不仅是保护我国税基的必然之举,还是维护税收公平的题中之义。通过税收征管实例可以发现,我国个人跨境避税的主要方式包括转让定价、利用受控外国公司、转变税收居民身份和非居民个人间接转让我国境内财产。打击个人跨境避税行为需要以个人反避税立法为支撑,然而,2018 年以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并未引入反避税规则。直至2018年,我国才在《个人所得税法》中引入个人转让定价规则、受控外国公司规则和离境税规则等。
相较于颇为完备的企业反避税法律制度,我国个人反避税领域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具体的法律制度,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反避税规则仍十分抽象,其中许多关键概念尚未被细化,例如受控外国公司规则中的“合理经营需要”,转让定价规则中的“正当理由”以及一般反避税规则中的“合理商业目的”。因此,拟通过剖析我国个人跨境避税的方式和相关案例,针对性地研究我国现行个人反避税制度的缺陷和漏洞,从反避税规则设计和税收征收管理两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及完善建议。例如,将个人纳入《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适用对象范围内;明确界定个人转让定价规则中“正当理由”、“合理方法”等关键概念;扩充受控外国公司规则的豁免情形,细化受控外国公司可归属收入的计算规则等;建立非居民个人间接转让中国境内财产规则;在《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中设置反避税条款,对高收入个人实行重点管理等。
总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则才能为税务机关和个人提供确定性和稳定的预期。否则,税务机关将再次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既不利于贯彻税收法定原则,也不利于保障税收公平。建议适时出台个人反避税规则的细化和解释性规定,不仅有利于税务机关适用反避税条款保护我国税基,还可以将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和执法权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内,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相较于颇为完备的企业反避税法律制度,我国个人反避税领域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具体的法律制度,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反避税规则仍十分抽象,其中许多关键概念尚未被细化,例如受控外国公司规则中的“合理经营需要”,转让定价规则中的“正当理由”以及一般反避税规则中的“合理商业目的”。因此,拟通过剖析我国个人跨境避税的方式和相关案例,针对性地研究我国现行个人反避税制度的缺陷和漏洞,从反避税规则设计和税收征收管理两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及完善建议。例如,将个人纳入《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适用对象范围内;明确界定个人转让定价规则中“正当理由”、“合理方法”等关键概念;扩充受控外国公司规则的豁免情形,细化受控外国公司可归属收入的计算规则等;建立非居民个人间接转让中国境内财产规则;在《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中设置反避税条款,对高收入个人实行重点管理等。
总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则才能为税务机关和个人提供确定性和稳定的预期。否则,税务机关将再次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既不利于贯彻税收法定原则,也不利于保障税收公平。建议适时出台个人反避税规则的细化和解释性规定,不仅有利于税务机关适用反避税条款保护我国税基,还可以将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和执法权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内,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