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FOC4香蕉内生菌的筛选及菌株DB09208的鉴定和防治效果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土传病害,该病的生物防治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极大的关注,为获得性状优良的生防菌株,本论文从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拮抗机制和盆栽应用等方面对一株具有香蕉枯萎病生防效果的内生细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FOC4)为靶标菌,从分离到的157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出13株对FOC4有拮抗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DB09208的抑菌率最强,达到74.7%,在温室盆栽防治试验中防效达到87.9%。结合菌株DB09208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及其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Paenibacillus elgiiDB09208。研究发现,菌株DB09208分泌的活性产物可造成FOC4菌丝膨大、产生空泡、破坏生长点、引起细胞内含物外泄以及阻碍分生孢子的萌发。通过发酵优化明确了菌株DB09208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蔗糖1.5%,酵母膏1.0%,牛肉膏1.5%,蛋白胨1.0%,KH2PO4 0.5%,MgSO4·7H2O0.04%,初始pH值7.0,种龄48h,接种量5%,摇床转速为220r/min,培养温度30℃,250mL三角瓶装液量75mL,发酵培养60h。经过优化,菌株DB09208发酵无菌滤液抑菌圈直径从优化前的16.5mm提高到20.5mm。对菌株DB09208所产抗菌活性物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该活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日光稳定性和紫外光稳定性。当所产抗菌活性物在pH3.0~9.0条件下,抑菌活性变化不大,但当pH值达到10时,活性消失。
其他文献
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是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具有很高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喜冷凉、湿润、荫蔽的环境。短梗大参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常会遇到高温热害的伤害。本研究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对短梗大参进行高温胁迫处理,观察了短梗大参的生长、叶片结构变化,测定并分析了可溶性糖含量(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