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大量消耗,作为选矿后废弃物的铁尾矿砂石材料,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铁尾矿堆积量大,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利用率低等特点,本研究成功将其应用到沥青混合料中,既减少了天然集料的使用,又大量消耗堆存的铁尾矿,对节约型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铁尾矿表观形貌、密度、吸水率、力学指标等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ICP-MS质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大量消耗,作为选矿后废弃物的铁尾矿砂石材料,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铁尾矿堆积量大,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利用率低等特点,本研究成功将其应用到沥青混合料中,既减少了天然集料的使用,又大量消耗堆存的铁尾矿,对节约型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铁尾矿表观形貌、密度、吸水率、力学指标等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ICP-MS质谱仪、EDS能谱仪、XRD等方式分析了铁尾矿的化学组成与物相组成,确定了铁尾矿替代常规集料的可行性。其次,铁尾矿因高Si O2含量,与基质沥青粘附性不足,考虑换用高粘度SBS改性沥青以及添加抗剥落剂等方式改善铁尾矿与沥青的粘附性,并基于表面能理论计算了矿料与不同沥青的粘附功,结果表明:换用SBS改性沥青后,铁尾矿粘附性提升效果显著,粘附功相较于90#基质沥青平均提升14.5%,添加抗剥落剂后粘附性更佳,但粘附功增大幅度不明显。然后,通过不同材料掺配比例设计了各筛孔通过率基本接近的三组矿质混合料,铁尾矿石和铁尾矿砂掺量分别为75%和2%,采用沥青混合料浸水膨胀试验和雷士夹法测试了铁尾矿中Fe O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中铁在其自然含量下,不会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安定性造成不良影响。最后,通过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以及低温弯曲试验评价铁尾矿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汉堡车辙试验综合分析铁尾矿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沥青胶结料下,铁尾矿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均可满足技术指标要求,铁尾矿的掺入对混合料高温性能无明显影响,铁尾矿石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有积极改善作用,且在换用SBS改性沥青后,低温性能提升更显著;采取措施改善粘附性后,残留稳定度与TSR指标均有大幅提升,添加抗剥落剂对铁尾矿沥青混合料蠕变阶段的抗水损性能有明显提升,剥落阶段沥青混合料受水侵蚀加剧破坏速率相差不大,就改善效果而言,SBS沥青(加抗剥落剂)>90#(加抗剥落剂)>SBS沥青,以SBS改性沥青为胶结料通过动态模量试验分析铁尾矿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指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其荷载动态响应特性受温度和加载频率影响显著,高掺量铁尾矿可降低沥青混合料对温度的敏感性。综上,铁尾矿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优异,验证了铁尾矿砂石材料替代传统集料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无外驱动辅助负重外骨骼工作过程中,穿戴者不可避免的接收到来自足底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在剧烈运动时达到人体自重的5倍,造成足部疲惫,穿戴者会产生不舒适的感受,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并且该冲击还会损害穿戴者的脊柱和大脑,严重影响穿戴者的健康。因此,为缓解冲击对人体带来的影响,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减振性的足部机构来帮助提高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性。本文为了减小人体在高负重情况下穿戴下肢外骨骼时足部与地面接触产
随着机器人自主能力的不断提升,它们势必在火灾、地震、核电站等可以抽象为半结构化环境的危险灾害现场中自主执行更多的任务,从而需要具备一定的路径规划能力。然而机器人单次携带的能源受到电池容量及重量的限制,这甚至导致机器人在执行完成任务之后没有充足的能源应对突发状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机器人能耗模型,并基于改进的ARA*算法规划全局路径,对局部路径规划算法DWA算法评估函数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对大型错流板式塔而言,板上液位梯度的存在会引起塔内气相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气液偏流的产生,影响传质效率。作为一种最新开发的塔板形式,全喷射型塔盘(TST)具有气液逆流接触,无降液、立体全喷射、高效传质的特点,在塔器大型化、未来海上晃动平台精馏以及催化精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TST为研究对象,对TST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在空气-水和空气-乙酸乙酯-十二烷基苯操作体系下,分别对TST的水
我国已建有大量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尤其是在西部高地震烈度地区。国内外经受过地震考验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不多,其中庙子坪特大桥主桥主梁在汶川地震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开裂震害,熊本地震中阿苏长杨大桥也出现了类似的开裂震害。与简支梁桥或连续梁桥使用支座连接主梁和桥墩不同,刚构桥的主梁和桥墩为刚接,强地震下主梁与桥墩共同承受一定的地震力。目前国内外规范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主梁抗震规定尚属空白,对其在强烈地震下
股票价格预测是股票投资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能否准确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是股票投资决策的核心参考依据。本文针对股票价格预测问题,以灰色理论为主线,辅以误差反馈机制、残差相关系数、遗传算法等方法,构造了多种适应性灰色预测模型,实现了股票价格拐点的有效预测。在分析了股票基本因素后,以缠论为基础理论,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构造股票价格拐点时间序列重构的数学理论框架,用于实现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重构,为后续模型验证奠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铁路安全是国家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必须把运输安全放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超前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守铁路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破解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课题,国铁集团于2019年制定了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手册,并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将双
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因其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水稳定性及经济性良好等优点,而成为我国各等级公路使用最为广泛的基层类型。然而,常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早期施工与养护期间往往会因为湿度与温度的变化产生收缩裂缝。道路使用期间受车辆荷载与温度荷载的作用使基层出现疲劳损害,进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大大降低了道路使用寿命。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路面基层材料——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基层材
GCr15高碳铬轴承钢作为最典型的轴承钢,具有高疲劳强度、高硬度和耐磨性、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良的力学性能。GCr15轴承钢主要被用作制备滚动轴承和滚动环等重要基础件,轴承被喻为“设备的关节”,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工具、精密设备、高铁动车、航空航天和大型能源机械等各个重要产业和领域。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设备的安全和效率,提升GCr15的性能将促进高端轴承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
随着我国工业化产业升级,国家大力提倡更加经济、便捷、环保的的装配式建筑。近些年来,我国在装配式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装配式节点施工精度不够、预制构件不易运输、抗震设计不满足要求等问题依旧很突出。针对以往研究问题,遂开展关于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探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工程实用性,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节点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试验依据与参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