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微创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流动力学特点,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乳腺病灶进行初步筛选,并在超声引导监测下使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技术对所筛选的乳腺肿块进行组织学活检和切除,评价超声在此微创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该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包括了76例因乳腺胀痛、乳腺肿块或乳头溢液就诊的患者,其中临床可触及的病灶为46例,临床未触及的病灶为30例,使用二维超声观察乳腺病灶的形态、边界、包膜、大小、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变化,注意有无钙化;转换为CDFI模式,对病灶内部和周边血流形态、分布、数量进行观察。寻找血流最丰富的切面,取内部及周边最显著的一条血流用频谱多普勒(PulseWaveDoppler,PWD)判断血流性质,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取三次均值。根据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对良、恶性肿块进行初步筛选,对所筛选的肿块在超声引导下使用11G和8G旋切刀进行活检和切除,所有切除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确定,将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查相对照。 结果: 1.术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良性病变56处,16处肿块诊断为恶性病变,4例患者仅从超声表现难以区分为良恶性,为可疑病变。 2.经超声测量小于2.0cm的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完全切除,大于2cm的病灶仅行部分取材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为58例,包括纤维腺瘤33例,纤维腺病16例,乳腺囊性增生病8例,1例乳腺炎性改变;恶性肿瘤14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2例,小叶癌1例,1例炎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病检为恶性的肿瘤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后来均行手术切除证实。 3.术中23处病灶使用8G旋切刀,平均旋切次数为16次,耗时为8.6±3.2min,53处病灶使用11G旋切刀,平均旋切次数为18次,耗时为13.8±8.4min。 4.操作过程中仅有2名患者诉轻微疼痛,其余患者未感到明显不适,有3例患者术后可见轻度的淤血,一周后消失,有4例出现术后血肿,经加压包扎后消失。 5.术后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行临床触诊及超声检查,除一例患者在原病灶区发现残余外,其他均未在原病灶部位发现肿块。 结论:超声在乳腺疾病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术前筛选、术中引导监测及术后随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是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的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我国食管癌90%以上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治疗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总体五年生存率不超过15
目的:探讨HLA-DQB 1基因多态性在新疆人群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疆地区重症肌无力(MG)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直接测序分型法(PCR-S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