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诗词教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应用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古典诗词的教学承载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任。然而,在现今大学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是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愿教,教学效果非常不乐观。其实,大学生对学习诗词兴趣不浓,并不是没有提高自身古典诗词水平的需求,而是对教学的过程不满意。根据调查,大约有80%的大学生认为古典诗词行文精炼、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学习古典诗词是必要的。因此“学生不想学”的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而在于目前的大学语文课相比中学课程只在内容方面有少许差异,在水平和深度方面没有明显的提升,无法满足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与心中的预期想去甚远。在很大程度上,大学古典诗词教学依然重复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古典诗词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阐释和鉴赏,重文字翻译轻意义领悟、重字词释义轻整体教学、把古典诗词课上成了翻译课、古文字课;教学模式单一,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惯性,抠字词、剖句子,然后再将既定的所谓中心思想灌输给学生。这种八股教学的模式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意义,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也无法提升人文素质。叶嘉莹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不仅对古诗文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具有丰富的古典诗词教学经验。叶嘉莹擅长俯仰古今,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深处,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深邃情思,进而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抱负,以及诗歌由感于生命的本质。她善于从作品、作者、时代三者的微妙关系中获得解读的灵感,避开了以教条化的语言谈“诗教”,赋予了文本活泼生动的感发力量,缩短了现代读者与古典诗词的距离与隔膜。叶嘉莹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华传统诗词的几十年间,以优美的语言、精辟的见解、独到的剖析、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她的课不仅吸引了许多爱慕诗词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能让从来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的人纷纷驻足,倾耳细听,心驰神往。几乎所有听过她的诗词课的人都被她的诗词阐释所吸引和感动,引发无限回味。因此,本文将叶嘉莹诗词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当中去,希望有助于改善当前的现状。
其他文献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障碍跑的绕、跨、钻"动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线、载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
分析了贵州省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提出贵州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的课程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主流的意识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主流的价值观念。高职语文教师必须要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牢固树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通过运用线性回归法,对某水文站历史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以年降水量为自变数X,年最高观测水位值为依变量y,求出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找出年降水量与年最高观测水位关系,再根据
商务英语广告在商品销售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把握好不同文化的背景及底蕴,运用翻译策略来处理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迁移现象,才能真正实现商务广告翻译中的文化传真,达到商务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