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在江西省省级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anly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耕地地力评价能够有效的掌握耕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养分状况、土壤障碍因素等等,对指导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有着重要意义。全国于2012年已经基本完成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在2013年启动了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工作。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主要是为了省级决策提供依据,推动评价成果在更大尺度上为农业生产服务。江西省耕地地力汇总评价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仍在不断的完善中,实际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试图采用县域图斑汇总评价法和样点评价结果插值法进行耕地地力汇总评价,并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价法及其评价结果。本文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提高评价结果精度的同时,探讨图斑汇总评价法和样点评价结果插值法的可行性、实用性,进而对比分析这三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各方面,为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寻求适合我省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进一步做好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运用Delphi和AHP建立了江西省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和土壤管理四个方面共13个因子,及确定了权重。(2)充分利用Arcgis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省县域土壤样点甄别遴选,最终江西省共遴选16582个样点。并广泛收集、补充资料,建立了江西省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基础数据库。(3)本研究中的三种评价结果均按照省级耕地地力等级标准划分为7个等级。其中,基于综合评价法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分布整体呈以五等地最大的正态分布,面积为648235.3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21.01%,最小的是七等地,面积仅为216391.07公顷,占7.01%,一等至三等地为高产田,面积所占比例为38.95%,四等地至七等地占61.05%,整体评价结果符合江西省实际耕地地力状况。图斑汇总评价法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则主要集中在四等地至七等地,最高的是七等地,面积为937203.81公顷,所占比例达30.38%,四等地至六等地的面积分别为671002.55公顷、445224.30公顷和631847.84公顷,所占比例分别为21.75%、14.43%和20.48%。而一至三等地面积共占12.96%。整体评价结果与江西省实际有很大偏差,并分析了原因。样点评价结果插值法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三等地到五等地,所占比例达到83.51%,面积分别为749004.91公顷、1166181.36公顷、661117.07公顷,所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4.28%、37.80%、21.43%;最小的为一等地,所占比例仅为0.02%,其余的二等地、六等地和七等地所占比例都不足10%,分别为6.36%、8.32%、1.79%。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理想,但与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有一定偏差且分析了原因。(4)通过实地调查验证分析,随机抽取的验证样点等别情况与综合评价法、图斑汇总评价法和样点评价结果插值法的评价结果的等别一致率分别为83.05%、68.64%和78.81%,整体上说明检验效果良好,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全面真实且科学有效。同时表明综合评价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通过详细论述和对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法更符合江西省实际和适合江西省耕地地力评价。(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最简单的是综合评价法,数据量和工作量大但易获取,操作性强,不足之处是人为主观因素干扰大。当评价对象范围越小时,精度越高;评价区域越大时,则需要注意更多的属性数据及图形的精度问题等;县域图斑汇总评价法在数据量和工作量最大,且技术要求高并存在某些方面的瓶颈,由于受比例尺、县级成果的准确性及图斑汇总技术路线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精度,该方法适用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汇总评价;而样点评价结果插值法的数据量和工作量同样很大,方法简便,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但精度取决于插值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大尺度区域评价,如区域汇总评价。(6)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评价方法及其评价结果,在提高评价结果精度的同时,证明了图斑汇总评价法和样点评价结果插值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同时,对不足之处和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了日后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展望。
其他文献
为了减少水稻生产中的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本研究从协调氮肥投入与土壤供氮、作物需氮的时空一致性入手,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对目前中国水稻施肥现状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