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和飞行器对轻质吸波材料的强烈需求,本文以多孔碳材料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各种吸波机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微观(纳米)、介观(微米)和宏观(毫米)尺度的范围内设计及优化,以获得具有轻质和宽频吸波特性的碳材料。研究表明,在微观尺度上偶极子和电导对吸波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微观模型建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关注。因此,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构建氮掺杂碳模型,研究偶极子、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和飞行器对轻质吸波材料的强烈需求,本文以多孔碳材料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各种吸波机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微观(纳米)、介观(微米)和宏观(毫米)尺度的范围内设计及优化,以获得具有轻质和宽频吸波特性的碳材料。研究表明,在微观尺度上偶极子和电导对吸波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微观模型建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关注。因此,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构建氮掺杂碳模型,研究偶极子、电导与介电特性关系。根据N/C模型,利用碳化工艺,以密胺海绵为原材料,制备氮掺杂量随温度变化的吸波剂,并测试其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导损耗和极化损耗是材料主要的吸波机制,且电导的变化与模拟结果近乎一致。但是,当碳化温度为900℃时,实测介电特性与模拟介电特性变化不一致。依据理论分析,除电导和偶极子类型的影响外,还需要关注弛豫强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仿真预测、公式推导和实验验证优化氮掺杂碳材料。结果表明:优化之后的氮掺杂碳材料不仅具有轻质的特性(密度为4.34 mg·cm-3),还具有宽频特性,有效吸波带宽约8.32 GHz,基本覆盖X波段和Ku波段。另一方面,界面极化也是在介观尺度上影响吸波峰强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定量分析界面对介电性能的贡献和如何通过工艺手段最大化界面极化作用一直都是难点。因此,本文利用少量金属镍的催化作用,成功合成具有分级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当碳化温度从600℃升高到900℃,多孔碳材料具有可调分级结构。吸波性能测试展示出不同分级结构具有不同频段的吸波特性。例如在厚度为2.8 mm时,具有不同分级结构的多孔碳材料表现出靶向频段吸波特性(分别在5~8 GHz、8~12 GHz、12~18 GHz的RL值小于-10 d B)。介电性能分析和有限元仿真进一步证明,界面极化是调整介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界面极化的作用,对Cole-Cole介电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取界面控制因子。进而利用界面控制因子,优化材料的设计,获取了轻质(密度为5.36 mg·cm-3)、高强吸收(RL=-76.59 d B)的多孔碳材料。在宏观尺度上,主要关注谐振损耗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由于周期结构变化的多样性,仅仅依靠大量的实验尝试不同种类的周期结构吸波体是不现实的。同时以往的研究仅仅探讨宏观结构与吸波性能关系,没有详细分析谐振损耗以何种方式衰减电磁波。因此,本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特性与有限元仿真可以反映任意结构的传输特性,优化周期结构吸波体的宏观模型。根据优化结果,以石墨纳米片为吸波剂,硅橡胶为基体,通过室温硫化和翻模的方式,获得一种柔性、宽入射角和宽频的吸波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吸波带宽可以覆盖8~24 GHz,带宽达到16 GHz。优异的宽频特性归功于新引入的谐振损耗和良好的阻抗匹配。而且谐振损耗可以改善吸波剂本身的界面极化和电导极化,使周期结构吸波体的损耗类型更趋近于偶极子损耗,进而可以获得更加宽频的吸波性能。同时,这种周期结构吸波体的吸波性能还对入射角不敏感。当周期结构吸波体发生弯曲时,吸波的有效带宽反而增加。利用这种优化算法,优化多孔碳的宏观结构,可以发现每种材料体系都存在相应的最优宏观模型,而且宽频吸收范围向更低频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肽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物质,精氨酸(Arg)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肽的基本结构单元,因此对其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质谱是研究肽离子结构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含有精氨酸的肽离子易发生环化和重排,导致质谱产生偏差,无法实现准确测定。本论文通过对含有精氨酸肽离子解离位点、碰撞过程和能量转移效率的研究,获得了含有精氨酸肽离子的动力学机理,为质谱鉴定肽离子结构及精氨酸对表面的修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利用垂直极化的电磁波(3-30 MHz)绕海面传播衰减小的特点,可实现对海面的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和超视距的连续监测,雷达系统成本低、易维护,是实现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重要手段。相较于岸基HFSWR,船载HFSWR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对海洋监测的范围,是今后的部署趋势,其在军用领域的海上
飞机机电系统是飞机核心系统之一,其安全运行是保障飞机正常飞行和乘员安全的必要条件。飞机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是组成飞机机电系统的机电部件(以下简称“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处于健康状态。但是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具有结构复杂、使用频繁、运行工况时变等特点,当其健康状态退化到一定程度,将导致飞机出现更严重的损伤,轻则造成飞机运维成本增加,重则引发飞机安全事故。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是评估飞机机电系统部件的健康状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日益增长,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需要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支撑和自主运行”转变,并网逆变器的高可控性和灵活性为实现该转变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引发了复杂的同步失稳事故,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和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同步控制下并网逆变器面临的静态失稳和小信号同步失稳问题
随着大型航天器在空间探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型轻量化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薄膜结构质量轻、展收比大,具有在未来航天器上应用的巨大潜力,主要包括天线、太阳帆、太阳电池阵、遮光罩和光学成像镜等应用领域。作为一种预应力结构,薄膜在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相比传统结构具有不同力学特性,在空间应用中会产生更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只有继续完善薄膜理论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技术层面的制约。薄膜在空间中的应用依赖于展开
针对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研究者们已在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梯次利用技术仍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是,退役电池测试时间冗长,单一的健康状态评价依据使得退役电池再成组后的性能一致性差,难以释放电池最大放电能力,这极大的增加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易集成、软开关和效率高等优点,是小型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存在轻载调压能力差和高频寄生谐振的缺点,导致调压时开关频率范围宽、开关损耗大、电感利用率低、关断过电压和电磁噪声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谐振开关电容变换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论文针对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轻载调压能力差和高
随着微纳工艺和芯片集成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等低空慢速小尺寸(“低慢小”)目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多种层面的黑飞和恶意监控等乱飞行为给低空探测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而传统探测方式往往差强人意,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技术弥补低空防御的漏洞。激光雷达以波束窄、方向性强、小型化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业界关注,它将是弥补传统雷达在低空领域漏洞的主要技术方案,也是近年来应用发展较为迅速的诸多技术路线之一。本论文围绕“低
锰氧化物因其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储量丰度高和环境友好等特征,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广受关注,但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根据公式E=0.5CV2可知,能量密度的提升可以从提升比电容值和拓宽工作电压区间两个方面入手。尽管纳米化以及碳材料复合可以改善锰氧化物电极的比电容值,但团聚现象导致实际有效的比表面积较小,实际容量与理论比电容值相差甚远。而且,传统碳材料复合界面连接模式仅靠范德华力或静电吸附,界面
在微机电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其供能部件能量密度低、质量大和续航时间短等短板问题越发突出,限制了电子设备和机械产品的微型化与便携化。而基于碳氢燃料燃烧的微型热光电系统具备能量密度大、体积小、质量轻和供能时间长且稳定等显著优势,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微型动力系统。微型热光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元件将微型燃烧器的高温壁面辐射能量转换成电能,但目前微型热光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偏低。为了提高微型热光电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