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零售商业资本跨国流动呈现日趋加速趋势,零售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的加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成为零售业外资的推动力。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掌握。外国零售商在我国零售业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力量业在向外国大型零售商倾斜。但是同时外国大型零售商对生产商收取各种渠道费用、制定歧视性价格条款,占压生产商资金等滥用其议价能力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国内尖锐的零供矛盾由于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和外资零售企业的大举进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化。外资零售企业利用其强大的实力,一方面在对国内供应商的要价比本土零售商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又不断挤压本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欲对中国零售市场形成控制之势。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生产消费品的企业数量多达上百万,供应商的生存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关系重大,对危害供应商的行为决不能漠然置之。与此同时,零售业作为先导产业,中国的零售市场不能完全被外资控制,中国要有强大的本土零售企业。但是,中国又必须遵守WTO原则,允许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因此,如何协调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构建零供之间的均衡机制涉及我国零售业与制造业的兴衰,对GDP、就业、物价水平、消费、对外开放等都有重大影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一章是引论。第二章综合应用了马克思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论述了零供关系的演化阶段及现状分析,阐述了零供关系冲突的深层原因。第三章深入分析了零供关系之间的通道费分歧,对收取通道费的合理性做了实证角度的分析,指出了零售业于通道费之争是收费不规范导致的,并对收费不规范的弊端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第四章通过构建销售比例模型,对通道费进行量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按照销售比例模型征收通道费是合理的,并分析了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润影响。第五章从零售商,供应商以及政府三方角度出发,分析构建零供关系协调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指出零供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市场势力相平衡,才能真正解决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