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锆复合氧化物去除砷氟的性能研究及机制探讨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u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砷和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同时工业活动导致的地下水砷、氟污染事故频发,经济高效的饮用水除砷、除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制备的铁锆复合氧化物进行了去除水中As(V)、F-的吸附性能研究及机制探讨。采用批式静态实验(如:吸附时间、pH、初始浓度、共存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和长期动态处理含砷含氟水效果的方法研究铁锆复合氧化物颗粒去除砷氟的性能。同时,采用EDX-Mapping、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SO42-释放量等分析检测技术探讨了铁锆复合氧化物去除砷氟的机制。制备的粉末铁锆复合氧化物吸附剂为无定形结构,颗粒吸附剂的孔径分布为3.6~218μm、比表面积为95.5m2·g-1、破碎强度为22.1±2.0N、机械强度为9.1%±1.7%。铁锆复合氧化物对As(V)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铁锆复合氧化物颗粒去除As(V)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主要由颗粒内扩散控制;在较宽的pH范围(pH3.0~9.0)对吸附剂去除As(V)的效果影响不大;吸附As(V)的等温线很好的符合Langmuir I吸附等温线方程;实际应用中需考虑HCO3和腐殖酸对As(V)的去除影响;3.0%浓度的NaOH为最佳脱附As(V)浓度;进水As(V)浓度为500μg·L-1、SV (Space Velocity)2.0h-1,出水As(V)浓度达到10μg·L-1的穿透浓度前,总计处理2433BV (Bed Volume)的含As(V)水样。使用后的吸附剂颗粒浸出性毒性测试证实其为惰性的、可安全填埋的;As(V)主要被吸附在铁锆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吸附过程中As(V)主要与吸附剂表面Fe-OH置换作用。铁锆复合氧化物对F-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铁锆复合氧化物颗粒去除F-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开始的0.56h内主要由膜扩散控制,0.56h后主要由颗粒内扩散控制;在pH3.5~9.0;吸附F-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考虑实际水中共存离子浓度,HCO3-对吸附剂吸附F-影响;0.01mol·L-1的NaOH对吸附F-后的吸附剂脱附再生效果最佳;处理实际含氟水样时,SV分别为0.5、1.0、3.0h-1出水氟浓度超过1.0mg·L-1时,其过水床体积分别为370、239、128BV。吸附后的耗竭材料的浸出性毒性研究认为吸附剂是安全的;吸附剂的表面和内部均能吸附F-,其去除水中F-的机理主要是吸附剂表面Zr-OH与水中F-的置换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开展本次对比研究,研究期间选择不特殊性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案例。根据所选患者
伴随着油田"增量-存量"管理模式的推广,以往的开发规划优化模型已不适应油田开发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油田中长远开发规划的特点,定义了适用于开发规划的增量和存量的概念。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展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技术上的变化、发展,使现代工业、制造业突飞猛进。企业效益屡创新高、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对技工
聚合物驱已成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 000×104,就相同结构和组成的聚合物而言,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增粘性能越好,驱油效率越高
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
概述了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关于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种类与特点 ,并对各评价法进行了评论与比较。重点对IMD和WEF两权威机构的评价法进行比较和评价。
目的:基于肝脏脂肪酸代谢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Fufang Zhenzhu Tiaozhi Formula,FTZ)对高脂饮食所致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营改增"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演变而来的,其也代表着我国税制新的改革方向。"营改增"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营改增"犹如一把双刃剑,为
巴楚隆起西部剥蚀区先巴扎三维区鹰山组在加里东中期长期暴露地表接受大气淡水淋滤发生岩溶作用。以加里东中期岩溶古地貌为基础,结合精细相干和地震属性分析,对研究区古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