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历史,自1992年中美贸易首次出现顺差以来,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今天中美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中美经济贸易关系长远发展的主要障碍。 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的视角研究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步骤为: 首先,综合比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和中美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将时间分为1993年至2004年、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两个阶段分别作实证分析,依据“两国模型”的理论框架,分别建立出口模型、进口模型、顺差模型,并且对每个模型进行Jonhensan协整分析从而得出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增长与中美贸易顺差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两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在影响中美贸易顺差的三个因素中,美国经济因素处于高位稳定、人民币汇率因素处于中位稳定、中国经济因素处于低位稳定。 其次,通过阶段性分析得出美国经济是影响中美贸易顺差的首要因素,为了进一步解释该结论,本文基于美国普查局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分析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得出美国限制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政策导致的美国在中美贸易中没有发挥出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是导致中美贸易长期顺差的实质性原因。 再次,由于本文写作之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规模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人民币升值和美国需求下降对中美出口贸易的负效应叠加,使得出口规模均出现大幅下降,而此时中国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采取扩大进口的政策,使得中美贸易顺差规模在该时期大幅收缩。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出的结论,提出了缓解中美贸易顺差的建议以及针对人民币升值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