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策和环境的完善,我国整合审计的趋势已成定局。在2012年国家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大指引后,客户公司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规范化,以响应国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同时,政策规定内部控制审计由自愿最终转变为了强制执行,因此事务所和客户公司都面对着两个不同的选择:把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同时交给一家事务所,即整合审计模式,或者是选择另外一家不同的事务所承接其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这种趋势下,研究整合审计的实施效果对理论研究和利益相关者决策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审计延迟作为一种可观察可度量的指标,不仅是审计业务效果的重要呈现,同时也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代表了资本市场的信息质量,其在审计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研究中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执行整合审计模式将对审计延迟产生什么影响?又是如何实现这种影响的?从披露及时性的角度考虑整合审计的执行是否具有意义?这正是本文进行讨论的。文章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整合审计与审计延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从总体和分组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整合审计、审计延迟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并且分析了以整合审计的变迁历程为核心的制度背景,基于系统协同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审计保险理论、产权理论以及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阐述整合审计影响审计延迟的作用机制。然后根据文章研究设计展开实证研究,探讨整合审计与审计延迟的关系以及审计质量产生的中介效应。本文从以上考虑出发,以我国2012-2017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执行整合审计模式对审计延迟的影响。首先,使用全部样本得出了我们预期的实证结果,执行整合审计能够显著缩短审计延迟的天数,审计质量作为两者相关性的中介变量效用显著。接下来,本文运用分组回归,检验事务所特质和产权性质对模型中主要路径的调节作用,即按照国内排名前十的事务所(十大)、非十大以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两个标准,进行了整合审计与审计延迟的子样本回归分析,并比较了组间系数的差异。最终,回归结果表明相比于选择非十大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选择国内排名前十的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整合审计与审计延迟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而且执行整合审计模式的国有上市公司能够显著的缩短审计延迟的天数。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1)本文开拓了审计延迟的研究思路,从审计业务自身的特征出发,把审计质量作为整合审计对审计延迟影响路径中的关键点,并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2)推动了整合审计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收集到的更长窗口期的数据,期待得到更加有说服力的结论。(3)为政策制定者和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