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占据第一位,黄杨宁片主要由环维黄杨星D和相关辅料组成,多年以来一直被临床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环维黄杨星D是一种环阿尔廷烷甾体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黄杨科黄杨属植物瓜子黄杨及其同属植物体内的,主要被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在本草纲目中,黄杨木被收集为药用植物,人们用它来控制心血管疾病,环维黄杨星D作为其活性成分被收录于2000版中国药典延用于今。目前,环维黄杨星D主要存在于黄杨科黄杨属植物中,而且其含量比较低,在小叶黄杨中其含量最大的粗茎中黄杨碱的含量为0.3%,而且提取产率比较低。由于环维黄杨星D结构中不含共轭基团,无法被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紫外检测器所直接检测。本课题对环维黄杨星D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探索环维黄杨星D的检测方法,改进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工艺,更好的降低这一具有良好临床作用的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成本。方法:1.环维黄杨星D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该方法是通用的生物碱检测方法,用冰醋酸溶解,结晶紫指示,高氯酸进行滴定。一方面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低,滴定终点的判定存在人员操作误差,另一方面所检测的是生物总碱的含量。文献报道有直接紫外吸收测定法,但由于环维黄杨星D属于末端紫外吸收,信号干扰大,难于被检测器检测。考虑环维黄杨星D分子上有仲胺基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宜衍生化试剂来增添紫外吸收基团进行含量测定。2.环维黄杨星D制备工艺的探索比较酸-醇提取法和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两种常规生物碱提取方法的产率,确定采用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正交优化实验选择最合适的碱化条件,探索浸提液体积、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黄杨碱收率的影响,确立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分离工艺。结果:1.建立了环维黄杨星D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下为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伊力特C18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柱,81%甲醇和19%水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1,异氰酸苯酯作为衍生化试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的三氯甲烷溶解后,环维黄杨星D与其发生衍生化反应后,生成N-N?取代脲,检测波长为242nm。在40ng400ng范围内环维黄杨星D物质的量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12小时稳定性RSD小于2%。本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适用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分析。2.探索了一条新的环维黄杨星D提取分离路径提取分离方法如下:用1倍量的无水乙醇和浓氨水对黄杨木粉进行氨化,氨化1h后用5倍量的环己烷进行浸提,旋蒸得膏状物后用三氯甲烷转移,三氯甲烷转移液与PH=4.35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混合,使环维黄杨星D与磷酸二氢钠其生成溶于水磷酸一氢盐从有机层转移至水层,弃去有机层,向水层中滴加浓氨水对其进行还原,环维黄杨星D以沉淀形式析出,然后过量的纯化水水洗其表面附着的磷酸盐,烘干后进行产率计算和含量检测。结论:1.在既定的色谱条件下,环维黄杨星D衍生化物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仪器精密度、方法回收率、稳定性实验均满足检测要求。2.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环维黄杨星D的制备工艺3.提高了环维黄杨星D的产率,纯度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