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据报道,约20%~40%的糖尿病人会出现此并发症,如不早期发现并治疗,最终将导致终末期肾病,其中5%~8%的患者死于尿毒症。因此,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当前研究糖尿病和肾脏病学者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缬沙坦,为AngⅡ受体拮抗剂,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在受体水平上完全阻断AngⅡ的作用而起肾保护作用。目前缬沙坦抗糖尿病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关系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课题应用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检测血生化指标,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poptosis signaling regulation kinase1,AS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 Kinase Kinase 7,MKK7)、JNK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phos- phorylation,p-JNK)的表达,并予以缬沙坦干预,以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5只,随机选取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3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溶于0.1 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中,pH值为4.5,60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N组仅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盐缓冲液,72 h后从尾尖取血,测血糖≥16.7 mmol/L者确定为糖尿病模型,随机再分为两组:糖尿病组(DM组)17只,缬沙坦干预组(T组)17只(实验期间有1只大鼠造模未成功弃去)。T组在糖尿病模型建成后即刻给予缬沙坦10mg/kg·d溶于等量蒸馏水中灌胃,N组和DM组仅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期间所有大鼠自由饮水进食,各组大鼠不使用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所有大鼠每周称一次体重,并分别于第2、4、8周测一次血糖,收集24小时尿液。大鼠于灌胃后第4和第8周时每组随机处死半数,测血糖(G1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白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切取肾脏做如下观察: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ASK1、JNK、p-JNK的表达情况;2.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SK1、MKK7、JNK、p-JNK蛋白表达;3.流式细胞学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4.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前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条件齐同。2.仅8周时DM组、T组尿蛋白与N组比较排出量明显增多,T组较DM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重和肾重指数变化:DM组和T组大鼠在第8周末体重明显减轻,4周末肾重指数较N组明显增加(P<0.01),T组与DM组相比有所减弱;8周末DM组肾重指数与N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T组肾重指数较DM组减小,但仍高于N组(P<0.01)。4.肾功能测定:4周与8周时BUN、Scr、UA比较:同期的DM组、T组与N组比较各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ASK1的表达:N组在4周时ASK1表达较弱,主要以肾皮质部分远端肾小管为主;DM组于第4周,ASK1的表达不只局限于肾小管,部分肾小球亦可见弱阳性表达,较N组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多(P<0.05);第8周末,DM组皮质肾小管及肾小球ASK1表达进行性增加,肾小管表达增加更明显,趋向弥散性分布,与N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T组ASK1的表达部位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DM组大致相同,4周时其表达较N组增多,较DM组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周末表达较DM组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弱(P<0.05);JNK,p-JNK的表达:JNK在正常肾组织(N组)几乎无表达,在DM组和T组可见其在肾小管有所表达;p-JNK在正常肾组织(N组)表达量极少,在DM组和T组可见肾小管有表达,随时间推移,肾小球也可见少量表达:4周时DM组较N组明显升高(P<0.05),T组较DM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DM组较N组明显升高(P<0.05),T组较DM组表达降低、较N组表达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 blotting结果:ASK1的表达:N组表达较弱,DM组在4、8周的表达较N组增多;T组4、8周的表达量均较同期的N组增多,与同期DM组相比均有减弱,有统计学意义(P<0.05);MKK7的表达:4周时DM组、T组和N组,两两组间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周时DM组表达量较N组增多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T组也较N组增多,较DM组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JNK的表达:4周时DM组、T组与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周时DM组较N组有所增加,T组与DM组相比有所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N组相比无差异(P>0.05);P-JNK的表达:在第4周三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第8周DM组和T组表达较N组均增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T组较DM组有所减弱,有统计学意义(P<0.05)。7.流式细胞法测凋亡率结果:4周时DM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较N组升高(P<0.05),T组与DM组相比凋亡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周时DM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较N组增加更明显(P<0.05),T组与DM组相比凋亡率也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较N组凋亡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8.MKK7、JNK、p-JNK、ASK1与凋亡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MKK7、JNK、p-JNK、ASK1与凋亡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8、0.838、0.870、0.861,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发展过程中,肾组织ASK1,MKK7,JNK,p-JNK的表达均增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而应用缬沙坦干预后其表达可有明显减弱,由JNK通路引起的细胞凋亡率也降低,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JNK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