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来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2%,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在肾细胞癌的各种病理分型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是最常见的一种亚型,约占RCC75%-80%。约25%-30%的RCC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或者出现转移灶,局部晚期及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更多的药物临床试验在不断进行,但总体预后仍然较差。早期非转移肾癌首选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肾根治性切除术或者肾部分切除术。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在后续随访中发现仍然有20-30%患者出现早期复发或者转移。因此针对肾癌术后的高复发性,寻求更好的预测指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随访方案也是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方向。纤维蛋白(Fibrinogen,Fib)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是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物质,然而近年来其在参与恶性肿瘤进展并影响预后的价值不断被重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反映机体炎性状态的指标,在作为各种恶性肿瘤预后有效指标的结论也不断被证实。Fib、NLR作为个实验室检测指标,具有获取方便、廉价的优点,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不同术前Fib、NLR水平对非转移肾癌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基于Fib、NLR单独作为反映恶性肿瘤预后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有学者将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F-NLR评分)作为一个新的预测指标,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显示出了明显的预测价值,F-NLR评分作为新的预测指标,目前在肾癌预后研究中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F-NLR评分对非转移cc RCC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了从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肾癌患者,选取其中210例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的非转移cc RCC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跟踪随访。ROC曲线确定纤维蛋白原及NLR的最佳分界值,根据最佳截止点将Fib分为低Fib组,高Fib组,将NLR分为低NLR组,高NLR组。进而确定F-NLR评分分组:低Fib且低NLR组(F-NLR 0分),高Fib或者高NLR组(F-NLR 1分),高Fib且高NLR组(F-NLR 2分)。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分析F-NLR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运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运用Cox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并确定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独立风险因素。结果1.、根据Fib、NLR对生存结果的ROC曲线,确定Fib最佳截点为3.80g/L,NLR最佳截点为2.35。F-NLR 0分组107例(51.0%),F-NLR 1分组73例(34.7%),F-NLR 2分组30例(14.3%)。2、F-NLR评分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肿瘤坏死、病理T分期,Fuhrman分级有密切关系(均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肿瘤坏死、肿瘤直径、T分期、Fuhrman分级、Fib、NLR、F-NLR评分是影响患者DFS及OS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坏死、T分期、Fuhrman分级、F-NLR评分(0分、2分)是患者D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5、F-NLR 0分、1分、2分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4%、82.2%、40.0%(均P<0.00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2%、87.7%、56.7%(均P<0.001)。6、F-NLR评分在p T1-2期、Fuhrman I-II级或者Fuhrman III-IV级分层中与DFS及OS呈负相关(均P<0.05)。在p T3-4期中其与DFS呈负相关(P=0.047),与OS关系却无显著差异(P=0.077)。结论在非转移cc RCC患者中,术前高F-NLR评分是其DFS、O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预测cc RCC预后的一个方便、廉价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