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历史”概念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马克思的“历史”概念作不同的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观念。历史观念决定了如何叙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自然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叙述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会科学化、实证化;以历史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叙述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哲学。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关系,本文选题为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探讨马克思哲学的思想起源;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秉持两种历史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叙述;考察马克思“历史”概念及其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旨在明确马克思的“历史”概念的原则是历史主义原则,马克思是以历史主义原则为基础形成的历史观念,去叙述和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结构,并说明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和传统是历史哲学的传统,而非自然科学理性的传统。因此,本文具体地在结构上分为绪论和正文五章,框架安排如下:绪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念。绪论主要讲述五个问题:一是概念的厘定。本文的选题为马克思的“历史”概念。之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探讨,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那种以为只要是在叙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就一定是“历史”的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用自然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去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变成了自然科学、实证科学了。这种解读得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就是非历史的,它是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哲学传统的。在绪论的第一个问题首先就是厘定历史、历史观念、历史唯物主义三个概念的逻辑关系,说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有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观念的原则又是由“历史”概念所决定。通过分析,明确地指出本文的立题之意,以及本文确定历史主义原则是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念的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传统是历史哲学传统。二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新解读。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把马克思哲学归属于西方历史哲学传统来评论马克思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从马克思对西方历史哲学的继承和变革的角度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重新从西方历史哲学的传统看待马克思哲学。在第二个问题中,首先是简单地梳理西方历史哲学的历史观念,主要有两种,先验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的逻辑思维原则的历史观念。指出马克思的历史观念是对他们的继承与变革。其次是阐述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①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前提;②历史的生成过程是实践,即人的创造性活动的过程;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是“历史”概念和历史观念形成的现实前提。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第三个问题主要是阐述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传统教科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其中在这个问题中,主要谈的是倾向自然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过对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解读,发现由于所持的是自然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呈现出非历史性的特点,这种非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解读,错误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和传统;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四是马克思历史观念的新发现。主要阐述从拉布里奥拉到葛兰西;从卢森堡到卢卡奇他们对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原则的解读。首先阐述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拉布里奥拉用唯物史观改造意大利历史主义哲学传统,用历史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论释唯物主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传统。葛兰西继承了他的理论,将历史主义原则扩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用“绝对历史主义”来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传统;其次是阐述了卢森堡把马克思哲学定义为历史辩证法,认为总体性辩证法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卢卡奇继承了她的思想,把总体性发展到说明阶级意识的能动性,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的批判,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历史辩证法。他们都是以历史主义原则解读马克思哲学,使得马克思哲学获得了新的发展。从他们的解读中,我们发现了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是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本文的结构是绪论和正文五章;本文研究的方法足起源学的方法和科学批判的方法。第一章马克思历史观念的思想起源这一章分为四节。马克思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进行哲学研究和历史认识的,我们把马克思哲学放到历史哲学传统里面云研究,考察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念的思想起源。首先是重新思考马克思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与鲍威尔)的关系。对他们的关系,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理性角度来思考,而本文则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其次,是从被人们忽略了的马克思与维科的关系,由此了解马克思哲学继承的是西方历史哲学传统。再次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个阶段,这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探讨的。以前人们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解为经济学,而实际上,马克思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获得的历史主义原则。所以,主要探讨这四个思想起源。第一节主要阐述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与继承。首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他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历史意识和辩证思维。其次,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批判了黑格尔颠倒国家、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把主词变成宾词,把宾词变成主词。所以,黑格尔法哲学是非现实性的,也就无法解决现实的矛盾和问题。马克思在批判的同时,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概念,并由此获得了进入感性的现代社会的入口。再次,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以历史上义改造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思和辩证法否定性原则,把历史与现实还原于辩证法,从而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使辩证法转变成为能够说明人类历史运动的历史辩证法。第二节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的批判和继承。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从鲍威尔那里继承了:批判的精神和主体性。其次,阐述了马克思在1843年的《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的《神圣家族》、1845年~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鲍威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主要是批判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鲍威尔的自我意识是完满的,没有内在的矛盾和自我否定,而马克思的自我意识是需要不断地扬弃自身,才能发展的。纠正了鲍威尔他们唯心主义错误认识造成的不良影响,清算了自己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第三节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对历史哲学之父——维科的历史哲学的批判与继承。首先,是揭示了马克思继承了维科的“人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历史主义哲学传统。其次,是阐述了马克思与维科的不同,实际上既是对维科历史哲学的批判,也是对他的超越。马克思超越维科之处主要体现在他所创立的辩证的理性。第四节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通常,人们都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看作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马克思通过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不是从具体的科学来看待政治经济学,而是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历史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和理论内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的一个环节。马克思通过1844年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阶段;1846-184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建构阶段;1850~1867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形成阶段三次政治经济学批判,使辩证法从形式和内容都获得了感性形式,使历史辩证法的建构成为现实。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方法和理论的统一。第二章马克思历史观念的形成第二章共五节,主要是阐述马克思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始终以历史主义原则进行哲学研究,叙述历史事实,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的历史观念。这…观念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产生,它的丰富和发展亦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历史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包含着对历史发源、历史主体、历史的本质、历史过程、历史发展及规律等等的基本规定,这些规定共同构造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念。在这里,我运用起源学的方法重新梳理马克思从博士论文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史,考察马克思历史观念的形成及其内容。第一节主要是分析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说明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就隐含了对“历史”概念的历史主义原则的理解,不过当时还是处于萌芽时期,马克思并未真正的意识到。这种理解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所体现的自由和实践的精神。第二节主要是分析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这个批判是以“历史”为中介的。从批判中发现了“市民社会”历史范畴,它为马克思从思辨的理性世界进入现实的感性现代社会打开了大门。第三节要是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了他第一次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历史哲学研究活动,来认识历史的本质,发现历史发展的动力、规律,探索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通过围绕“异化劳动”概念,解决“历史之谜”。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念已见雏形。第四节主要足分析马克思的《神圣家族》。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彻底地清算自已与以往哲学信仰的关系,明确地指出社会意识与社会关系这个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发展了以往关于人的自由、解放的思想,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实现人的由和解放的活动,无产阶级则是历史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的体现,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获得了更为完整的感性形式。在《神圣家族》马克思提出和论述了许多历史理论,历史概念日益丰富、深化。第五节要分析了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开端,它是马克思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大纲似的文章,表述了马克思的实践观,构成马克思历史主义原则的一个基本要索——实践。即人的创造性活动已经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全…地、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新世界观已经形成,马克思的历史观念也形成了第三章历史·实践·辩证法第三章分为两节,主要阐述历史观念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历史、实践、辩证法的关系。第一节主要论述了历史与实践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既强调实践在历史中作用,也允分肯定历史对实践的作用。历史与实践是相互依据、互为基础,辩证统的,实践是历史的根据和基础,没有人的创造活动,没有实践,历史就不可能存在;历史足实践的本性,缺了历史,实践足空泛和抽象的。第二节主要论述的是历史与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辩证法是历史性的,历史是辩证的,历史与辩证法在实践中统一,历史就是现实的人在历史活动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第四章历史观念中的自然第四章分为两节,主要论述在历史主义原则的历史观念下,马克思是怎样理解“自然”概念的。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中的自然,不是天然的自然,不是开天辟地就独立于人的实践、历史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是在资产阶级机器大工业和商业条件下,是与人形成社会性同时形成的自然。第一节主要论述以“实践”为中介的历史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和历史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对立和统一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尤其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实现的,我们所面临的自然是历史活动作用后的自然,历史是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过程,实践是正确理解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的关键。第二节主要论述个体、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现实的人(历史主体)与自然、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的有机统一和能动变化,揭示了个体、自然、社会构成的历史存在和发展。第五章历史观念中的历史第五章共三节,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念理解的历史是世界历史。第一节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研究,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制度)开始的,马克思力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来研究和认识前资本主义,以及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新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正是在剖析资本主义这一过程,形成资本主义理论同时形成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与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是相互相成的,两者是紧密关联的。第二节主要论述了东方民族身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必定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控制。但东方社会以它自身的特性,通过抗争、屈服、学习、改变等方式,被动的或是主动的选择本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道路,而这些发展轨迹又不全然按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规律行进,使得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第三节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本质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趋势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实现,体现了每个人的全面的自由和发展。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形态,也是现实的革命运动,共产主义并非如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远离我们现实的,与当下的实践无关的。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和未来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社会形态,是与人的发展和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了解其所蕴含的历史辩证法,才能使我们领会共产主义所表现出来的人(个人)的发展和历史发展的深刻意义。
其他文献
民间投资的划分标准是不确定的,本文中提到的民间投资是指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扣除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部分,它包括联营、股份制、集体、个体和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
检察机关实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可以保证讯问过程的透明化,制约侦查部门而保障被讯问人的权利,更好地保全证据,提高侦查水平。但是,对于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
在大数据环境下,虽然为电力营销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为电力营销带来较大的风险。为保证电力营销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降低其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谋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从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创设教学情境、增大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几方面
裁判要旨$$一方当事人仅是怀疑自己与子女不存在亲子关系而未提供必要的证据,而子女已经成年又明确拒绝做亲子鉴定的,法院不宜强制该子女配合鉴定,也不能依据当事人的怀疑认定亲
报纸
青年是苏北运河的未来,青年职工作为航务队伍里一支生力军,是航务事业发展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苏北航务管理处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根据青年工作的特点,找准工作
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式的保脾手术方式,伴随着微创治疗观念的深入及技术设备的进步,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血液系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