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明代初期至今,北京兔儿爷一直都是北京民俗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其艺术风格质朴、生动,且寓意吉祥,既可作观赏陈设品,又可供儿童玩耍,集神佛性与玩具性于一身。北京兔儿爷不仅是一种泥塑艺术品,它还是北京地区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活态的历史记录者,反映了北京地区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论文中分析了北京兔儿爷的文化源远、造型特征、制作工艺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风格,探究北京兔儿爷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作为北京地区特有的节令玩具,它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京味文化的载体之一,恢复与发展北京兔儿爷将有利于挖掘京味文化的深厚价值。民间艺术的特征在于是依托于民艺艺人而存在,是以技艺为表现手段,其传承方式多以口口相传为主要途径。这种传承方式本身就是脆弱的,一旦失去传承人,就有可能面临置身与消亡的危险中,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中,对传统手工艺人的研究尤为重要。北京兔儿爷的存在、发展、制作与传承它的手工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题试图对北京地区的兔儿爷艺人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通过挖掘艺人们的生存状况、经营模式和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探究与其相关的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状况,并深入挖掘兔儿爷艺人当前陷入困境的原因,通过分析兔儿爷艺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传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模式的建议,建立新的手工业组织,以统筹规划兔儿爷行业的发展,帮助兔儿爷艺人走出困境。这样的研究,不对可以对其他民间艺人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处于中华文明转型时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近些年国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提倡具有较高的热度,政府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文化研究领域对民艺学科呈现出高度的重视,以及大众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叠加使得分析北京兔儿爷这项传统手工艺具有了实际价值,北京兔儿爷也应该顺应当今的发展趋势,汲取经验,在保留传统工艺核心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让这项传统手工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