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能力建设的社工介入义工培育实践与模型建构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社区能力建设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广州市B家综的义工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分析、座谈会、个别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调研方法对B家综近5年的实务材料进行收集,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社工介入社区义工培育的历程、策略及效果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实务材料的编码概念化,本文构建了“社区能力建设”的本土化概念和测量维度,并运用该维度将B家综社工介入社区义工培育的历程提炼为拓荒-孕育-发展3个阶段。经归纳总结,社工在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培育策略:拓荒阶段是发展社区居民为社区义工、整合社区内外义工资源;孕育阶段是构建义工互动交流平台、提升义工技能;发展阶段是培养社区骨干义工、促进义工参与社区。研究发现,B家综基于社区能力建设的义工培育在促进义工能力提升、增强个人权能感和社区归属感、提升社区参与度、扩充社区义工资源进而增加社区社会资本等方面卓有成效。但在探索性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义工资源不稳定、义工互动关系网络维系不足、骨干义工培养力度较弱等挑战。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本文认为构建基于社区能力建设的义工培育理论模型具有可行性,并从社区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本3个层面,分析了社工通过“积累义工资源”和“提升义工能力”促进义工参与社区的2条路径,最终构建出包含本土义工积累、整合社区义工资源、构建义工互动支持网络、义工个体/团体能力提升、输出骨干义工、促进义工参与社区等6个维度的理论模型。文章最后还讨论了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认为该模型对于推动社区建设以及义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但因为该模型是基于B家综的实践经验研究,所以其推广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模型架构也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其他文献
南京市第一医院,又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设南京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南京市工伤康
唐喦,著名旅美书画家、摄影家,广州《云龙画院》院长、《云龙艺画报》社社长,北京民族大学名誉校长、客座教授,美国美利坚东方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
教育学是一门学问,这是确实无疑的。怎么做这门学问,怎么治这门学问,这本身又是一门学问。这后一门学问,可以命名为“教育学之后”,或者叫“元教育学”。  无论“教育学”,还是“元教育学”,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全说透的。如果能够三言两语说全说透,这学问未免太简单。即便有功夫特别深的人三言两语把它说全说透了,多数“听众”也不容易把它领会全领会透。  既然不能三言两语把它说全说透,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说到哪算
我教了14年数学,今年三十有七,是不折不扣的成熟型中年男教师。我和其他的数学老师基本没什么两样,每天上班下班,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只是这些年,我有了个让其他数学老师玩笑打趣的“癖好”——读书,不只是读数学的专业书,更多的是历史政治经济小说诗歌什么的。所以同事们经常笑我,是不是该改行教文科去了?我呢,面对这样的调侃,也只是笑笑:“老婆管得紧,没钱出去潇洒,只能窝在家里读书解闷啦。”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
“通知-删除”规则最初规定在美国1998年颁布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之后为我国、欧盟及其他国家所借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侵权的范围和数量都在急速增长。我国
高考期间看了一篇关于芬兰高考的文章:在首都赫尔辛基最好的学校——罗素中学,校门口没人把守,考察者径直走进了一间大教室。几十个学生正埋头写字,在巨大的玻璃窗户的映衬下,教室显得异常恬静漂亮。考察者问随行的校长秘书“可不可以拍照”,她爽快地答应了。秘书解释道:“今天是我们国家统一的高考日,刚才大家走进的教室就是高考考场。”学校二、三层楼全是各年级的上课学生,还能看见有学生在楼道里玩闹。学生们没有紧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