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改革已历经十余载,成效显著,但面对日益凸显的大国地位和多元开放的国际形势,现行标准尚存在不匹配性和不适应性,亟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既是基础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需要。只有掌握了化学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的内涵、规律和方法以提升学习能力,才能具备更强的解释力、迁移力和统摄力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树立更科学的探究精神、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分析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形式,结合化学学科素养培育的需要,阐述了课题产生的背景、缘由和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及内容。然后在哲学原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核心素养、哲学等概念进行界定。随后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测试,分析出当前高中生化学素养存在的问题,并以哲学的视角对问题成因进行探讨,主要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不当处理、现象与本质的片面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单一模式三个方面。最后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内容,挖掘出该章知识体系所蕴含的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五项化学核心素养,提出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原则:主体性、进阶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建构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强化结构性质联系、突出反应原理教学、注重化学思维指导、加大科学探究力度、重视科学伦理教育。 为检验上述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桂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年级A-1和A-2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实施了近一学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测试与课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所提策略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化学成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以哲学的视角审视化学教学有利于认清当前化学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辨识和厘清化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实施上述策略的教学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和化学成绩均有一定程度地提高,说明这些策略是可行且有效的。 当前国内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再加之研究对象、时间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精力、能力的有限性,因而所提策略和所得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完善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