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代的北伐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将革命由南方向北方发展,以统一中国和实行民主政治为目的,带有反帝反封的革命意义的军事行动。中共立足于国共合作,对孙中山和历次北伐都表明自己的支持或反对态度,对北伐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作用。大体说来,中共对于北伐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由分歧走向统一的演变过程。在党内,中共主要领导人、地方党组织以及中共中央在对待国民党北伐问题上曾存在一定分歧,后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与国民党的压力下,中共的北伐态度趋于比较一致。总体上说,初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北伐,之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共转而改变态度,积极主张北伐。到了后期,由于“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中共领导人对北伐曾一度采取消极的态度,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继续发展,中共最终统一认识,继续支持北伐。中共对于北伐的态度及其演变,主要受到共产国际和国民党的双重影响。在共产国际方面,不仅有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而且有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机构或驻中国代表直接影响和指导中共开展国民革命。在国民党方面,不仅有国民党的报刊舆论对中共进行批评,而且有共产国际代表同时担任国民党政治顾问的鲍罗廷施加影响于中共。因此中共对于北伐的态度演变是围绕着共产国际的策略变化及国民党方面的要求而演变。由此在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和机会主义错误。当然,中共对于北伐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共产国际的北伐决策,影响着国民党的军事行动,对北伐战争也有重要影响。中共在对待北伐问题上亦存在着重大的不足与失误,这给中共以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促使中共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规律,不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