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疼痛信念,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胃癌化疗期患者疼痛信念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化疗期消化系统癌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第二阶段,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PBPI)、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第三阶段,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以治疗性沟通系统的干预模式。入院第1天基线调查,住院期间通过小组会议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干预内容,出院第7天给以电话随访指导,在下次化疗入院第一天收集干预后资料。测量工具包括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PBPI)、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和自设干预反应性评价调查表。质性研究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疾病相关信息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来描述。NRS、PBPI、FACT-G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与标准差描述。根据人口学变量和疾病相关变量对PBPI量表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PBPI、FACT-G得分满足双变量正态分布,则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NRS得分不满足正态分布,其与PBPI量表和FACT-G量表的相关性,则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患者的干预反应性评价调查表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加构成比进行描述。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信念得分与生命质量得分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第一阶段结果:消化系统癌痛患者的疼痛信念及感知包括疼痛消极行为、负性情绪体验、社会支持影响疼痛应对三大主题。其中疼痛消极行为包括缺乏疼痛表达、疼痛归因为生理症状和担心药物成瘾;负性情绪体验包括恐惧和绝望、抑郁、无助感;社会支持影响疼痛应对包括家属支持和医护人员支持。第二阶段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25份。其中:轻度疼痛3人,中度疼痛78人,重度疼痛44人。PBPI量表:认为会持续疼痛维度均分为(0.08±0.48)分,认为疼痛不可解除维度均分为(-0.09±0.88)分,感到疼痛很神秘维度均分为(0.46±0.59)分,自责感维度均分为(0.09±0.7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为会持续疼痛维度在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家庭所在地、职业、家庭年收入上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疼痛不可解除维度在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家庭所在地、职业、家庭年收入上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到疼痛很神秘维度在性别、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家庭所在地、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转移上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感维度在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家庭所在地、职业、家庭年收入上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T-G总分为(62.45±12.07)分。NRS量表与PBPI量表各维度成正相关,与FACT-G各维度和总分成负相关;PBPI量表各维度与FACT-G各维度和总分成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阶段结果:完成干预者共36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PBPI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设干预反应性评价调查表结果表明:所有的患者都认为本研究对其疾病康复有帮助,喜欢小组会议,能获得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愿意参与下一轮的小组会议。但有36.11%的患者认为指导手册不容易使用,19.44%的患者认为指导手册没有帮助,36.11%的患者不喜欢电话指导。在对未来有关疼痛应对方式的评价上,所有的患者都表示会及时表达疼痛、遵医嘱用药、使用转移注意力方法和放松方法、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结论消化系统癌痛患者持有负性疼痛信念和感知。不同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的患者在疼痛信念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信念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疼痛信念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体验,及正确有效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建立积极疼痛信念。治疗性沟通系统是癌症患者症状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有效降低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疼痛程度,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疼痛信念,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