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情况,并分析影响CHF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因素,探讨相关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寻找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2017年2月~2017年11月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的195例CHF患者进行调查;并于入院第二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钠(Na+)、血钾(K+)、游离脂肪酸(FFA)、血红蛋白(HGB)、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入院三天内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IBM SPSS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F-36总分为99.4±15.87分,低于我国正常人群,其中生理健康内容(PHC)得分为47.29土8.89分,心理健康内容(MHC)得分为50.01±9.41分;SF-36总分得分越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男性CHF患者SF-36总分高于女性患者(P<0.05),PHC得分也高于女性患者(P<0.01);年龄<60岁的CHF患者PHC得分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1),两者的SF-36总分、MH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疾病数≤3的CHF患者SF-36总分高于合并疾病数>3的患者(P<0.05),两者PH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MH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吸烟史的CHF患者MHC得分高于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SF-36总分、PH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酒患者的PHC得分高于无饮酒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SF-36总分、MH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BMI的患者,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患者的SF-36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PHC得分和MHC得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病程、一年内入院次数、LVEF、LVEDD的CHF患者的SF-36总分、PHC得分、MHC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PHC得分显著负相关(P<0.01);合并疾病数与PHC得分显著负相关(P<0.01);血钾与PHC得分显著正相关(P<0.05),与SF-36总分、MHC得分无显著相关性;FFA与SF-36总分、PHC得分显著负相关(P<0.01),与MHC得分无显著相关性;HGB与PHC得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SF-36总分、MHC得分无显著相关性;NT-proBNP与PHC得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SF-36总分、MHC得分无显著相关性;BMI与SF-36总分显著正相关(P<0.05),与PHC得分显著正相关(P<0.05),与MHC得分无显著相关性;住院天数、一年内住院次数、血钠、Hcy、LVEF、LVEDD与SF-36总分、PHC得分、MHC得分无显著相关性。4.将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数、血钾、FFA、HGB、NT-proBNP、BMI等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将SF-36总分、PHC得分、MHC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FFA和BMI是CHF患者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合并疾病数、FFA是CHF患者PHC得分的影响因素;吸烟史、BMI是MHC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1.目前我国大多数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空间。2.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合并疾病数、BMI的显著影响,不同医保类型、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病程、一年内入院次数、LVEF、LVEDD对CHF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3.CHF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年龄、合并疾病数、血钾、FFA、HGB、NT-proBNP、BMI等因素有关系,与住院天数、一年内住院次数、血钠、Hcy、LVEF、LVEDD等因素没有明显相关性。4.FFA、BMI是CHF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变量,提示降低FFA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适当减重对于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或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