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几何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它无疑将在数学课程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数学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几何课程内容的改革历来是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每一次数学教育改革的焦点。当前正值数学教育迅速发展之际,很有必要对义务教育阶段几何课程的设置认真审视、探寻适合的途径,以推进数学教育改革,适应21世纪的需要和挑战。本研究从开放的、动态的和纵向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初中几何课程。首先借鉴国外几何课程,从几何教材编写角度探讨几何课程的改革,并对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前后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几何课程的变化进行对比,来分析和克服我国初中几何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从中概括出一条课程改革的思路。同时,通过对课程改革前后教材的比较研究,及对课程改革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差异进行定量考察,分析其改革实施的现状和特征,提出初中几何课程改革的线索和思路。本研究的结果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认真分析国际几何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几何课程改革历史和教学现状,给几何课程改革更大的空间。从义务教育整体上来考虑,兼顾总体目标、各学段的目标,把握内容选取的尺度,合理编排几何的内容。在“自然、适度”的几何应用情境中,加强对学生初期几何意识的培养,完善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几何思想的“显性”处理和适当渗透之间寻找结合点,并在合适的阶段,合理的背景中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我们还需要探索“几何证明”评价的水平划分,给学生一个从低层次证明思维水平向高层次证明思维水平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将有助于几何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也有助于促进身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线的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加深对几何新课程的理解,努力提高几何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