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有效需求的核心;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本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税收是政府用来调节社会投资、储蓄和消费等行为以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的重要手段。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之一,税收对于居民消费影响路径又比较复杂,因此讨论我国税收负担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能够为我国财税改革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税收负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相关文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两方面进行了梳理并且进行简要评述。然后对宏观税负以及主体税种对于居民消费影响的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宏观税负主要可能会通过对“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以及通过政府公共支出产生影响来对居民消费造成影响,最后结论是影响的方向是不确定的。紧接着是对我国居民消费与税收负担概况的总体分析,并对税收负担与居民消费进行了简单的相关性分析。随后利用全国31个省市1999-2016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的方法对税收负担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相同的方法对中、东、西部地区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全国样本的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并分析不同区域之间影响的不同。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分区域样本税收负担均没有挤出居民消费,反而对居民消费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就税制结构而言间接税对于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直接税抑制了居民消费;就具体税种而言,增值税、消费税促进了居民消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则对居民消费有抑制作用;税制结构与主体税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区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适当的增值税以及能够发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作用的的消费税与个人所得税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与结论,提出继续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以及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等三条建议,推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支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