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0-3 m土层土壤碳储量约为2344 Gt,高于植被和大气的总和,其中,森林土壤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碳储量的39%。因此,森林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将会影响全球碳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将改变森林生产力和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从而影响土壤碳库。长期以来对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实现固碳作用以及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的贡献关注较少。我国亚热带地区,大量的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森林转换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凋落物和细根动态及养分循环。而目前关于亚热带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依托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研究站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在米槠天然林(NF)、米槠人工林(AF)设置对照(Control,CT)、去除根系(No root,NR)、去除地上凋落物(No litter,NL)、无凋落物输入(即去除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输入,No input,NI)、添加双倍地上凋落物(Double litter,DL)五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分别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采集0-1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这两种分子标志物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残体碳,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影响微生物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贡献变化的因素,探究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影响。主要得出的结果如下:(1)2016、2019年4月DL处理与CT的总氨基糖(TAS)、胞壁酸(Mur A)、氨基半乳糖(Gal N)含量无显著差异;2016和2019年天然林,去除处理(NR、NL、NI)均显著降低土壤TAS、氨基葡萄糖(Glu N)的含量,说明天然林外源有机质数量的改变影响土壤微生物过程,去除外源碳输入不利于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在2016和2019年人工林,与CT相比,NL处理的TAS含量无显著差异,但NR处理的TAS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0.6%、17.1%,说明地下根系输入可能主要影响人工林微生物来源碳。本研究中,微生物残体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范围在不同处理为22.7-40.5%。2016、2019年天然林,微生物残体碳、真菌来源碳、细菌来源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改变外源碳输入未改变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真菌来源碳、细菌来源碳在土壤有机碳库中保持相对稳定。(2)2016年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与CT相比,NI、DL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NR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无凋落物输入和凋落物数量增加均造成土壤碳损失;2019年,天然林DL处理与CT的SOC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人工林DL处理显著增加SOC含量;相比于2016和2019的CT,天然林NR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8%、10.7%,而人工林NR处理显著降低10.5%、21.0%,说明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根系输入控制。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NL、NI处理较CT,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显著降低;2019年相比于CT,天然林NR、NL处理的DOC含量分别降低21.8%、45.7%,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降低48.4%、28.8%,人工林NR、NL处理的DOC含量分别降低8.2%、35.2%,MBC分别降低47.8%、22.4%。表明在米槠天然林、人工林中,相对于地下根系而言,改变地上凋落物数量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影响较大,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对地下根系响应更敏感。(3)在天然林与人工林中,与CT相比,2016和2019年NR、NI处理均显著降低总微生物生物量,而DL处理的总微生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在天然林,CT与NL、DL处理的总微生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在人工林中,与CT相比,NL处理总微生物生物量分别降低30.8%、37.1%,DL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无外源碳输入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人工林,相比于地上凋落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更容易对外源有机质输入减少迅速做出反应。2016和2019年,NI处理较CT显著降低革兰氏阳性菌(GP-PLFAs)、革兰氏阴性菌(GN-PLFAs)PLFAs含量。在天然林,NR处理较CT的真菌PLFAs含量(Fungi-PLFAs)显著降低51.9%,CT与DL处理Fungi-PLFAs含量无显著差异,真菌/细菌(F/B)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天然林外源碳输入改变并未影响真菌和细菌数量的相对稳定。在人工林,去除处理(NR、NL、NI)均显著降低真菌PLFAs含量,说明土壤中真菌的活性依赖于地上、地下碳输入。天然林CT处理真菌PLFAs含量高于人工林,说明天然林可能比人工林存在较多难分解的有机质。(4)相关分析表明,SOC、MBC、总微生物生物量、GP-PLFAs、GN-PLFAs、Fungi-PLFAs与TAS、Glu N、Mur A、Gal N显著正相关。天然林,DOC、SOC、Fungi是显著影响氨基糖变量的环境因子;人工林,SOC、F/B是主要的影响因子。说明微生物残体碳在土壤有机碳储存中发挥重要作用,活体微生物数量有可能决定微生物残体碳在土壤中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