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历程,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从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宏观金融政策以及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但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微观条件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由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核心是市场要素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条件与国际化的发展规律,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内外因素方面,主要剖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矛盾、利弊条件以及国际化的利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同时结合证券市场国际化相关理论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了中国证券筹资、证券投资、证券服务业和证券市场监管的国际化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模式和发展战略。中国证券市场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从国际化中获取最大收益和降低金融风险,是论文研究的核心。本文力求客观评价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条件,辩证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弊因素,通过对国际化的利益与风险对比研究,归纳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策略。文章的结论是,顺应全球金融国际化的历史趋势,借鉴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培育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采取从间接到直接、从局部到全面、从限制到鼓励的顺序,按照间接开放、有限制直接开放和证券市场全面开放三个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论文由十章构成,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最后提出了论文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研究综述。对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了解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便寻求研究的方向。第三章,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相关理论探讨。在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探讨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内部和外部相关因数,同时对金融发展主要理论、金融深化相关理论、金融创新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国际证券投资理论等作了阐述。第四章,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比较。从经验借鉴角度,选择性地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历程与发展特征,重点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对发展中大国印度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实证分析,探索出值得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借鉴的经验与教训。第五章,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与特征,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与格局,客观地评价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成绩与不足。第六章,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市场背景及发展条件,主要从WTO原则与相关条款、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机遇与主要障碍、内外条件与辨证关系、国际化的利益与风险防范等方面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弊因素进行了微观分析,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市场层面的理论支持。第七章,中国证券投资与筹资的国际化。在认识中国证券投资与筹资的国际化现状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筹资与投资的功能定位问题,明确指出了中国证券筹资和投资国际化的辨证发展思路,并通过对境内外证券投资机构间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优化中国国际证券投资环境的措施。第八章,中国证券服务业的国际化。通过对中国证券公司和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提出了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同时对QFII制度的现状、影响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第九章,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国际化。探讨了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理论和国际证券组织法律监管原则,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监管思路。第十章,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战略。在分析总结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模式,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本文将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微观的市场层面,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与国际化利弊为线索,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并结合证券市场国际化相关理论和全球主要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就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与演绎历程进行了对比性分析。2、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尝试通过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条件、内外因数、利弊性和相关性等比较研究,使得理论基础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发展经济学的不同学术观点的精华,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具针对性。3、在中国证券市场筹资与投资功能的定位上,指出国际化道路是推进中国证券市场从筹资主导向投资主导功能转换的助推器,把握证券市场投资和筹资功能的辩证关系,坚持以投资功能为发展导向,实现筹资主导和投资主导的动态平衡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长远目标。4、在证券服务业的国际化问题上,提出了以金融创新和特色培育为核心的后发优势战略,由点及面的渐进式竞争性扩展策略,以及进行阶段性目标分解的国际化演绎路径。在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上,论文从监管目标与市场定位、监管模式与监管体系、跨境监管与风险防范等视角进行了国际化分析。5、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模式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特别对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实现途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原则与发展思路。6、文章总结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规则: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安全优于资源配置效率,国际证券筹资优于国际证券投资,证券服务开放优先于证券交易开放,放松交易管制优先于放松外汇管制的四大原则。坚持以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为前提,以市场化和规范化为主线,以金融创新和创造优势竞争力为核心,分段有序地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由于论文涉及的方面较广,加上时间和篇幅有限,以及在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的实证方面资料的收集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论文对国外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实证研究和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分析略显不足,同时论文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条件指标和国际化模型的定量分析也比较薄弱,使论文存在一定的遗憾,这是作者今后努力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