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选用50份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甜玉米自交系材料,结合表型聚类和SSR聚类两种方法,然后进行有效的聚类划分。根据表型聚类结果所示,参考每个分类的亲本数量,从50份材料中选出11份有代表性的能够覆盖所有类群的自交系材料,留作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配制30份杂交组合并保留亲本,并对亲本和F1代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分析及可溶性总糖含量与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来探讨聚类的有效性。实验结果如下:1(1)表型聚类:是通过对自交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量和室内考种数据的整理,将自交系划分为不同的类群,通过表型聚类,以欧式距离7.8为阈值,将50份实验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有18个亲本,第二大类有12个亲本,第三大类有6个亲本,第四大类有14个亲本。(2)SSR聚类:是利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进行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能真实的揭示出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用14对引物对50份甜玉米材料进行扩增,总共检测出58个等位基因变异,所检测出的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2-6个,平均每个检测位点检测到的为4.14个,利用58个位点检测出50份甜玉米自交系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94,变化范围0.473-0.709,通过SSR聚类分析可以将50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有10个亲本,第二大类有14个亲本,第三大类有13个亲本,第四大类有13个亲本。(3)两种聚类方法基本吻合,表型聚类的第一大类与SSR聚类的第三大类相一致,表型聚类的第二大类与SSR聚类的第四大类相一致,表型聚类的第三大类与SSR聚类的第一大类相一致,表型聚类的第四大类与SSR聚类的第二大类相一致。聚类分析为优良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但分类距离远的亲本之间的杂种优势不一定高,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分类结果选配组合。2、杂种优势分析:本实验通过对30份杂交组合的13个性状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得出;F1代的杂种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在株高、单穗重、穗位高、行粒数、百粒重中无论是平均优势还是超亲优势均为正值,而在其它7个形状中则有正有负,但多为正向优势大于负向优势部分。3(1)一般配合力分析:从一般配合力分析可知,以可溶性总糖为例,:亲本Q5 Q6 Q7 Q10的一般效应值均为正值且略高于其它亲本,并以其所组配的杂交组合Q5×Q7,Q5×Q10,Q6×Q10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比较高。由此可知,父母本或者父母本之一具有较大的一般配合力所组配组合的效应值也就越高,因此要对甜玉米的某一性状进行改良时,应选择这一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进行组配(2)特殊配合力分析:从特殊配合力分析可知,Q16、Q17、Q30、Q40的特殊配合力值均较大,但其本的一般配合力大小却不能确定,如:亲本Q4、Q5、Q8、Q11的一般配合力的各项值均较大,但亲本Q2、Q3、Q10的一般配合力的各项值均较小,所以在选育优良品种方面应综合各个性状考虑,还有环境因素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4(1)甜玉米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与主要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是: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重、株高、穗位高、百粒重、轴粗、茎粗、穗长、秃尖长、皮渣率。(2)甜玉米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是:穗行数、株高、百粒重、单穗重、秃尖长、轴粗、茎粗、穗长、穗粗、穗位高、皮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