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顶板巷道薄弱部位破坏机理与支护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煤巷等地下工程中,巷道片帮冒顶,底鼓,顶板塌落极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巷道顶板事故占煤矿事故的59%以上。巷道变形破坏规律极为复杂,目前支护理论不完善,主要以采用工程类比法为主,支护设计时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无法保证巷道的安全。本文以兖州兴隆煤矿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对复合顶板巷道的薄弱部位进行研究。运用RFPA和FLAC3D对复合顶板巷道破坏机理和薄弱部位进行分析,可知:(1)利用RFPA软件,建立不同薄弱部位的模型,模拟巷道的破坏形式,发现当巷道两帮为薄弱部位时,巷道两帮出现坍落与片帮现象;当巷道底板与两帮为薄弱部位时,底板出现了冲切形式的破坏,同时两帮出现坍落与片帮现象;当巷道顶板为薄弱部位时,先从两帮与顶板的交界处发生破坏,随后破坏范围扩大,顶板出现坍塌与冒顶现象,最终导致巷道顶板的破坏。(2)用FLAC3D模拟巷道的不同薄弱部位(两帮为薄弱部位、两帮与底板为薄弱部位、顶板为薄弱部位),靠近巷道1m到2m范围内的岩体应力比较小,而巷道周围3m到4m范围内的岩体应力较大。(3)以兖州兴隆煤矿巷道顶板的受荷状况及岩性试验数据为参考,建立了不同排距和间距下的单锚杆支护巷道模型和联合支护巷道模型,以考察顶板的变形,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锚杆的排距和间距,单锚杆支护方式下顶板变形量最多可减少至160mm;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下顶板变形量最多可减少至90mm,相比于无支护下的顶板变形量,说明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能最有效的控制巷道的变形。本文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巷道的支护设计以及联合支护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的定期巡检时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航拍越来越多被用到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本文是对输电线路运行单位现有的无人机所拍的图像,研究了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的有关技术,为实现利用无人机进行自动巡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基于仿生视觉分析的输电线路状态检测已经成为了当前“智能坚强电网”的最重要课题,对提升现有电网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
分形几何学作为研究复杂不规则构形的重要工具,为解决非线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断裂领域内,由于诸多材料的断面被实验证实具有分形特征,基于分形理论的分形断裂力学研究成为新兴的重要学科。然而,深入研究分形断裂力学时,发现在测度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和困惑。泛形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形应用上的困难,在断裂问题的表征上也是合理的。本文以泛形理论为基础,研究含裂纹构件的断裂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
学位
NiTi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典型的相变材料,相变可引起材料强烈的非线性,对其力学响应和应力波形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复合加载下NiTi合金的准静态和动态相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
暂态稳定概率分析是对确定性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作为概率分析关键之处的常规抽样方法简单但难以全面把握负荷的概率特性,使用确定的负荷模型组成比例进行暂态稳定概率分析也不能全面的考察负荷对故障的响应情况。为了提高分析的精确程度,系统的分析负荷对概率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提出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负荷水平的概率特征,以此抽样方法得到的结果作为暂态稳定概率分析的负荷初值,同时计及负荷模型组成比例变化对
12月9日,WTO总干事发布的与贸易有关的发展问题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WTO成员在实施新的贸易限制措施方面仍表现得有所节制。但自2008年10月以来,仅有25%的限制性措施已被取消。因此,截至2015年10月,仍在实施中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已增至2557项,比上一个时期增长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