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呼吸衰竭,小潮气量和肺开放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预后,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维持塌陷肺泡开放,改善肺内气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但如何选择最佳的PEEP是临床难题。电阻抗断层显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通过局部肺组织电阻抗的变化反映该区域肺通气的变化,可以反映肺整体及局部的气体分布变化。本研究旨在利用EIT监测气体分布来指导PEEP滴定,并观察其对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目的:观察气体分布导向的最佳PEEP滴定对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重复测量的交叉设计研究。纳入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基础通气30分钟(潮气量6 ml/kg(理想体重),I:E 1:2,呼吸频率20次/分,根据ARDSnet设定PEEP后,以压力控制通气法实施肺复张,并达到最大肺复张,后将PEEP从20cmH2O逐渐递减,每次递减2cmH2O,直至6cmH20,记录每个PEEP水平下的肺内气体分布、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气体分布指标以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记录各肺区的阻抗变化来反映,从腹侧到背侧将肺分为四等份,分别记录为ROI1、ROI2、ROI3和ROI4区,图像分析得出全肺不均一性指数(globalinhomogeneity index,GI),GI越小,反映肺内气体分布均一性越好,以GI最低时所对应的PEEP为气体分布导向最佳PEEP (PEEPGI)。比较气体分布法与ARDSnet法(PEEPARDSnet)、顺应性法(PEEPCrs)、呼气末跨肺压法(PEEPPtp)滴定的PEEP对肺内气体分布、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纳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ICIJ)收治的ARDS患者共11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APACHE Ⅱ评分23±9分,肺内源性10例,肺外源性1例。(2)不同方法滴定PEEP水平的比较:气体分布法、ARDSnet法、静态顺应性法及呼气末跨肺压法所滴定的PEEP水平分别为12.2±3.4cmH2O、9.1±2.4cmH2O、 12.4±2.9 cmHaO、11.8±4.7cmH2O。与PEEPARDSnet相比,PEEPGI、PEEPCrs、 PEEPptp显著升高(P<0.05)。(3)不同方法滴定的PEEP水平对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气体分布法滴定PEEP水平的GI为(0.36±0.06),明显低于顺应性法滴定PEEP的GI(0.43±0.09)(p<0.05),顺应性法和呼气末跨肺压法滴定PEEP水平的GI与气体分布法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体分布法滴定PEEP水平的△Z%ROII(0.10±0.056)明显低于ARDSnet法的AZ%ROH(0.12±0.06)(p<0.05);顺应性法和跨肺压滴定PEEP水平的△Z%ROIl、△Z%ROI2、△Z%ROI3、△Z%ROI4、△Z%RIO1+2、 △Z%ROI3+4与气体分布法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方法滴定的PEEP水平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气体分布法滴定PEEP水平的Ptrans-insp(18.3±7.4cmH2O)显著高于ARDSnet法的Ptrans-insp(15.6±6.9 cmH2O)和呼气末跨肺压法的Ptrans-insp(14.7±5) (p<0.05);气体分布法、ARDSnet法、顺应性法、和呼气末跨肺压法滴定PEEP水平的气道阻力、静态顺应性、驱动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同方法滴定的PEEP水平对气体交换的影响:气体分布法、ARDSnet法、顺应性法、和呼气末跨肺压法滴定PEEP水平的气体交换指标pH值、P/F、PaCO2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不同方法滴定的PEEP水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气体分布法滴定PEEP水平的CVP(10.5±4.3mmHg显著高于ARDSnet法的CVP(9.5±3.9mmHg)(p<0.05);气体分布法、ARDSnet法、顺应性法、和呼气末跨肺压法滴定PEEP水平的HR、 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体分布导向的最佳PEEP滴定可以更好的改善肺内气体分布,对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气体分布导向的最佳PEEP滴定的吸气末跨肺压高于ARDSnet法及呼气末跨肺压法导向的最佳PEEP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