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统山水审美意识为潜在的理论背景,试图寻求现代山水审美具有哪些新的审美意向和审美方式,并从山水审美的角度解读作家的精神世界。据此,把现代作家山水散文创作中所呈现出的山水审美意识分为三类。每一类分别选择二至三位作家进行阐释。第一类逍遥隐逸的世界和第二类独抒性灵的世界都是从山水与自我的层面探讨山水审美意识这个问题,但所思考的侧重点不同。第一类着重阐述启蒙理性、忧患意识与山水游乐精神的矛盾。山水自然的美使他们暂时忘却了人世的忧患情绪,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放松。朱自清于刹那间求沉醉,俞平伯于闲适中带苦涩,钟敬文则在恬静澹然的心境中得到了山水审美的超脱感和自由感。第二类着重阐述作家的自我意识在西方浪漫主义与传统文化传统之间从选择、对抗到消解的过程。郁达夫、徐志摩和冰心都把山水自我化、浪漫化。郁达夫的自我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故而其山水与自我的审美关系偏向于传统士大夫的寄情山水以抒愤闷。徐志摩、冰心吸纳了西方浪漫主义的个性主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审美方式都体现为一种强大的主体精神的灌注。这种的主体精神实际上来自作家高扬的自我意识。第三类的山水审美意识则从山水与生命这个层面来探讨,分析两位作家从山水自然中体悟到生命的存在方式。冯至于日常山水中领会到平凡而朴素的存在。沈从文于湘西山水的生命形态中审视着城市人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