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造影的观察和分析比较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结果特征,探讨其对临床治疗选择的指导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经临床诊断为RVO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患者778人共778只眼,其中右眼406例,占52.19%,左眼372例,占47.81%,男387例,占49.74%,女391例,占50.26%,年龄14-92岁,平均58岁。年龄大于50岁的586例,占75.32%。通过综合受试对象的眼底彩色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s),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等眼底图像资料,判断受试对象的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即静脉阻塞的类型,并从拱环是否完整、黄斑区有无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大小范围以及有无新生血管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将结果如实记录。通过EXCEL和SPSS等统计学软件的处理,分析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所造成的眼底形态结构改变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结果:   1.RVO患者778人共778只眼,其中右眼406例,占52.19%,左眼372例,占47.81%,男387例,占49.74%,女391例,占50.26%,年龄14-92岁,平均58岁,年龄大于50岁的586例,占75.32%。缺血型的病例占326支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I-CRVO)有62眼,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I-HRVO)有22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I-BRVO)有241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I-MRVO)1眼,缺血型RVO的病例中并发黄斑区水肿有236眼,有新生血管形成的51眼,拱环完整性破坏的118眼,拱环结构被遮挡的26眼;非缺血型的病例占452支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N-CRVO)有204眼,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N-HCRVO)有4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N-BRVO)有109眼,视网膜静脉黄斑分支阻塞(N-MRVO)有94眼,非缺血型RVO的病例中并发黄斑区水肿有372眼,拱环完整性破坏的89眼,拱环结构被遮挡的40眼。   2.RVO是一类老年性的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年龄越大,发生RVO的危险性就越高。   3.BRVO的患者较容易产生缺血型,而且其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4.MRVO的患者较容易发生黄斑水肿,而且其拱环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结论:   1.MRVO最易伴发黄斑水肿及拱环结构的破坏,但很少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形成缺血型。   2.BRVO较容易产生缺血型及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   3.通过FFA检查,可清楚地观察眼底视网膜结构及功能形态的变化,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分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而为不同类型的RVO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个性化选择以及视力预后的评估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其他文献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超前空气冲击波压实爆药,改变爆药的爆轰性能这一管道效应机理成立的可能性;通过管道效应中若干问题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