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67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段姬塬油田。该区长8储层于2012年5月投产,实行了超前注水政策,但是开发初期产量递减较快,提高注水强度后没有明显见效迹象,而且在开发过程中,注水压力不断升高,出现了高压欠注的问题。为了制定一套合理的注水稳产方案,必须对其储层特征及井间连通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长8储层小层进行了划分,并对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了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研究,并结合射孔资料,通过油层连通栅状图,井组水驱控制程度及连通阻力系数对研究区长8储层注采井间静态连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通过注采生产动态数据反演连通性的两种方法计算了各注采井间的连通系数,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得出的连通系数,对其归一化,作为动态连通系数来定量描述注采井间的动态连通程度,最后对影响井间连通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在井间连通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曲线,以井组为单位进行了注采关系精细描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通过系统地研究,取得如下认识:研究区长8储层静态连通性较好,但是动态连通性整体较差,其主要是由于储层自身物性较差及地层堵塞所致。储层连通性差、注采不完善及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的吸水剖面不均,是造成注水见效不明显,注水压力升高的主要因素。